清代玉扣有收藏价值吗?
楼上的专家说得很专业,我就从一个通俗的角度来讲讲看这些玩意儿是不是有收藏价值。 首先从价格上说,一件东西有没有收藏的价值其实最主要的在于这件东西是否稀缺,稀缺与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同类型的这个东西的存世量多少,另一个就是这个东西的制作复杂程度如何。 从你给的图片上来看,这种扣子应该属于民间常见的类型,既然常见就意味着存世量大,那价格肯定就起不来,我大概翻看了几篇知乎上的关于古玉的文章,没有一篇是把这种做法的玉扣当宝贝的(可能我看的漏了)....所以,从价格角度来说,这种玉扣是不太具有可收藏性的。 但话说过来,这种玉扣虽然是民间类型,制作不够精细,但用料上乘,且因为年代久远,受到人们的把玩,表面已经有了包浆,看起来很有沧桑感,毕竟不是那些人造的仿古玉器能比得上的。对于这样的一个“旧玉”,我觉得是有其一定的观赏价值的——当然,如果花大几千买这么一个东西,那我肯定是觉得不值的。
上面说的是这个扣子是否有艺术价值或观赏价值,但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到重点——即为什么有的东西有价值而有的却没有呢。 价值这玩意儿是很主观的东西,我认为有价值而你认为没价值和没价值没关系的人是很多的,但是价值的主观性并不影响价值本身的客观存在,例如一件古董,也许10个人中有9个人会判定其为假货,但这并不能妨碍这个古董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甚至科学价值等等。
回到正题来,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人觉得有价值有人却觉得没有呢,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待这些物品的主观态度问题。 我虽然没干过文物鉴定这方面的活,但也见过一些文物鉴定方面的书籍和讲座资料,其中谈及文物鉴定的时候,观点之一就是要尊重物品本身所处的“语境”,所谓“语境”就是说一件文物它本身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着明确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判断一件文物是否是文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这件文物的“语境”——它是谁做的?什么时候做的?做什么用的?和谁在一起?等等 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普普通通的玉扣竟然也会有它们的价值,它们或者可以向我们展示清晚期百姓的生活细节;或者可以反映当时某地某种族群体的宗教信仰;又或者能够告诉我们清中期以后中原和北方草原民族服饰的变迁....
相反,如果你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你就只会看到这些东西的一钱不值,然后自怨自艾地说时代变了,好东西真不值钱。 所以说,一件东西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是什么,而在于你看待它的态度,正如一块木头,你可以把它做成桌子,也可以把它做成棺材,不同的“语境”决定了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