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是公元几年?

汤雪青汤雪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三四年是指1914年与1915年,公历纪年法就是公元后一年(1年)到公元后一千零一十年(1010年)这样计年的。 民国时期人们习惯于把民国元年和民国二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叫作“民国”的开始和进行年代,而把清王朝灭亡的1912年称作“民国元年”;同样,把民国十三年和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称为“民国”时期,把1937年到1945年这八年称作“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五年”等等。这种纪年方法,与《民国实录》使用的方法不同,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使用的公元纪年法相同。所以,在民国史料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某年某月”或“民国若干年”等,这种表示法跟现在的汉语表达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看到如“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四日”、“中华民国二年十月三十日”之类的记载就要注意了,这里使用了旧式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这种纪年法是将公元纪年中特定的一年按照干支纪年来表示,它和公历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只是古人一种简易的记数方法而已。

举个例子说明,如果将“民国元年二月四日”用旧式纪年法表达为“甲子”,而将“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用旧式纪年法表达成“辛亥”,那么,在农历里就有“甲子”和“辛亥”两个年份了(注意:因为农历属于阴阳合历,有闰月的存在,所以,农历的每一年都有“甲子”或者“辛亥”这一说法)。看到“甲子”或是“辛亥”并不能确定就是指的公元1912年或是1921年。

为了区分不同的年代,有人就在旧式纪年法的年份后面标注上公元纪年的数字,比如上面的“甲子”就标作“甲子公元”或“甲子西元”(注意:此处西元与中华民国的西元不是同一个概念),而“辛亥”则标作“辛亥公元”或“辛亥西元”。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留意,即在旧式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交替时使用“后”字,以示区别。例如“中华民国九年以后,即属共和元年……”中的“九年”指的就是旧式纪年里的“己酉”年,而“共和元年”指的就是公元纪年的“1912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