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何加林山水作品?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专职画家、博导的何加林先生,经过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研习,对历代大师笔墨的悉心揣摩,既继承了传统,又不囿于成法,他立足于写生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何家山水”风貌。这种独特的面貌,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注重文化立意,强化创作主题。加林的画有着较为深刻的文化立意和很强的人文情怀,这一点从他的一系列的代表作品及各种展览中均可以体察到。“乡愁”是他山水画表达的一个重要主题。家乡,是人们最割不断的情愫,家乡的山水,最能给人以精神的依归。2012年,加林的画作参加了北京保利十周年庆典拍卖活动,那幅立轴《云静山深图》便是这一主题的典型表达。画面选取了“之”字型的构图路线,以中景为主,用细腻温润的笔墨,通过浓淡干湿并用的勾皴法,表现了峰回路转、云烟氤氲的浙西南风光。一座石拱桥上,有几位游人驻足远望,有两位村民边交谈边挑担而归。近景是苍郁茂密的柏树林,林边的石径上也走来了两位荷物者,这更使人意识到这是人们心灵深处永远也割舍不了的故园。画上题诗“故乡云静山深处,林径青青有白头?/雾里归来人不识,柴门虚掩月如钩”,不仅深化了主旨,而且给观者留下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与这种“乡愁”主题相近的有表现“归隐”意境的画作《松山秋隐图》、《听泉山隐图》等。
《松山秋隐图》同样采用了传统的三叠式构图,以细密的皴法和泼墨,表现了幽深的峡谷,秋林掩映的溪水,石径上的担柴者和林边水畔的茅屋,所有这些,都透露着一种可游、可居的山林情趣,而画面左下角的那几棵浓墨的苍松则似乎昭示著“终南捷径”的意味。《听泉山隐图》采用近、中、远景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山间小流、潺潺水声中,有隐者或独坐、或策杖、或山行的场景,那远山、松林、古栈道和山坞,不仅在空间的处理上有了更多的进深感,而且使笔墨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加充分的展示,从而也更加深刻地突出了“山隐”的主题。此外,他在参加首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的作品《雪静月明》,则运用了“S”型的构图,以渴笔和淡墨点染法,突出了白雪皑皑的山林,月夜下,山间房舍里透出温暖的灯光,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隐者的恬然自适,而溪边停靠的小船,则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除了“乡愁”和“归隐”主题之外,加林在另一些作品中还流露出他对世态的某种忧虑和不满,并企望回归自然的怀抱。在作于2012年的横幅《寒溪无人水自流》中,他以“之”字型的构图法,表现了水光山色的清寒美景,那山坳的茅屋和屋后耸立的高松,给人一种“空山不见人”的观感,而飞流直下的瀑布则在“空山”中留下了“水自流”的交响。画面的左侧题有长诗,诗曰:“寒溪无人水自流,白云飞处是林丘。烟波渺渺山渺渺,落红万点春色收”。这不仅增加了画的文学韵味,而且还表达了他对世风日下的失望和对返朴归真的期望。
综上所述,加林的画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立意,而且,为了强化这一主题思想,他在构图、笔墨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性的实践,而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则更加完美了他这一创作意图,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何家山水”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