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2角银币有哪些?
1940年2月,当时国民政府颁布《铜币发行计划》,决定续铸小面额镍币,以取代流通领域的银元、铜币等金属货币。1940年被称为“镍币元年” 。 这次发行的镍币共有五种面值,分别是5元(五星国徽)、10元(六瓣花)、20元(麦穗)、50元和100元(菊花)。其中50元和100元的图案和现在使用的钞票基本相同,只是背面没有国徽。这五种面值中,发行量最大的是50元,最少的是10元。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开国纪念币”就是这套币种中的20元麦穗币。
由于这套镍币的材质是镍钢合造,表面镀镍,因此俗称“镍币”或“镍洋”。由于在材质和形状上与银圆类似,民间俗称为“银元”。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为稳定战乱后的经济,继续增发纸币,并扩大铜币及镍币的发行量,导致这些金属币的价值严重下跌。如50元纸币只值2枚邮票,100元只值3枚邮票。而同时期解放区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边区造币厂”发行的硬币价值却很高,如5元值100枚邮票,10元值150枚邮票。
随着战局的恶化,重庆和南京的国统区钱荒问题越来越突出,1948年年底,法币已贬值到不能流通的地步,人民纷纷囤积铜币和镍币,致使这两种金属币的发行量在后期急剧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旧中国遗留的铜铁等金属货币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建设不利,因此决定取消所有旧中国所发行的金属货币,而代之以新版的人民币。为此,天津、上海等地曾大量收购各种旧币,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镍币”。香港某些钱币古玩店还有少量出售,价格根据品相而定,一般每枚20~6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