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写的书有哪些?
民国时期,是指1912-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这期间,中华民国作为统治者的政权出现。而这一时期的文化书籍,则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 首先因为西学东渐的缘故,大量西方的文学、哲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发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严复译《天演论》、林纾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等;另外在学术方面,像梁启超的《新史学》、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及顾颉刚的“古史辨派”都有影响甚大的作品问世。
而在国民政府建立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注重文化建设,提倡“新国学”,因此很多学者都得到了支持,而这一时期的学术著作也是浩如烟海,举凡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现代科学的新发明,乃至对某些学科(比如语言学)基础理论的探讨,都很丰富。 除了学术著作外,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郭沫若先生的几部历史剧以及在西南联大教授的钱锺书先生的《围城》。
不过,虽然“围城”里有“围”字,但钱钟书的这部小说并不像吴王夫差的越国兵败后所说的“吾三战而死,此乃围师救赵也”那样反映抗战形势,它只是叙述了抗战时期某所大学里的一些人一些事罢了。 当然,这期间的文学著作又岂止这些,张爱玲、沈从文、老舍、巴金等现当代作家的很多作品都值得读。 至于小说之外,像冯雪峰的《山峡中》、沙汀的《在其香十里》等反映三峡移民生活的小说,还有艾芜的《南行记》等作品都是描写旧中国社会的现实主义佳作。 而随着左翼作家联盟的出现,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这一时期也很受欢迎,比较有名的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赵树理的《三里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