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为什么用蒋介石做钞票?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重创,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对于中国的政府机构、经济基础、人口资源、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国民党的中央银行对于日本侵略者采取了妥协政策,为了维持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和平,允许日军在中国肆意地掠夺资源。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9月的“皖南事变”爆发前,国民政府共发行了六次银行券,总计14种版别。这种“以金融为辅,抗战为主”的发行政策,造成了中国银行的资产大量地流失,金融体系遭受了最严重的灾难。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中央银行总共发行钞票53646171643元,除掉抗战期间所收兑出去的134643元,至抗战胜利时,中央银行实际流通在途钞票为53644825000元。而据有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和统计,在整个抗战时期,中央银行的实际存亡仅为23764371643元,流通在外的钞票达33784353358元,即有将近八成以上的钞票不是存于银行,而是流寓于社会。
抗战胜利后,中央银行在1945年12月到1947年3月,为收回发行在重庆、昆明等11个大城市流通的钞票,先后举办过12次现金收回活动,至1947年3月底,共计收回旧钞14743699430元。
尽管如此,由于战争的影响,中国的金融形势在抗日战争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业商业金融与近代机械工业金融业并存的局面被打破了,由蒋介石亲自领导并发的国民政府统一币制与收兑金银办法将中国的金融大权集中统一到了政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