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三年一毫区别?
根据历史资料,从1914年到1949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过很多次币制改革。其中,在1935年,国民政府国家银行率先发行了票面为一圆、五角、二角、一角、半角五种纸币,这就是后来人称“八·一三”抗战前中央银行发行的“抗战币”。在1937年到1945年期间,由于日军侵略,国民政府迁至西南等后防地区,又在西南各省和陕、川、桂等省分别设立国家银行省分行及分支行,发行流通纸币。其中,国民政府云南地方政府在昆明设立了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负责发行了“抗战七·七币”。
从1945年8月到1949年4月2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最高中国人民银行收购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和中国政府颁发的所有钞票。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人民币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逐步实现了货币集中、统一。
以下是两个版本的早期1毫硬币: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行的1毫铜币。正面刻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及“1毫”字样。背面居中直书“浙江造币厂造”,两边分列嘉禾花枝。浙江造币厂成立于1912年,制造有红铜、黄铜两种钱币。
1931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行的孙中山像1毫铜币。正面镌刻孙中山先生侧面像,背面铸有中华民国1929年1毫二字。此币为南京铸造,材质采用红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