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帽珠值钱吗?
帽珠,是清代满族男女普遍使用的饰物。它以天然珠、东珠、宝石、翡翠、碧玺、珊瑚等珍贵材料制成,造型各异。满族男子把帽珠系在冠、帽、围兜等部位。满族女子在把帽珠系在冠、发髻等部位的同时,往往还将其佩戴在手腕、脖颈上,并在耳上和耳垂上佩挂耳饰,显得格外华丽、高贵。
帽珠,是清代满洲服饰最具民族特征的饰物之一,是“国礼”中的“朝珠”在民俗生活中的翻版。在清代,官服上的绣饰和装饰品用料分等级,帽珠亦如此。如清朝皇帝用的东珠饰物,有等级规定。康熙时,一品官员的冠帽上装饰珍珠24颗、水晶饰物3块。至清末,帽珠作为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料等级比清朝初年有所降低,但贵族男女仍偏爱并广泛佩戴帽珠。
满族男女使用帽珠的历史可追述到金元时期。在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中,满洲贵族是最热衷于帽珠的使用和赏赐。他们以佩戴“东珠”装饰衣服为富有、尊贵的象征。明清时期,皇帝对臣子赏赐东珠或帽珠以作为荣光的象征。明代中后期,在满洲贵族的影响下,汉族文人也喜好插戴“东珠”以显示其气派和富有。
满洲贵族还视帽珠为传家宝,世代相传,视为“满洲旧物”。帽珠的使用、制作和佩带有着严格的规矩。如清代满洲女子梳“两把头”,在双把上插戴三颗东珠或珊瑚,即“福、禄、寿”三宝的寓意。头饰的两端各插戴“福寿”字样的花纹珊瑚。清代男子则一般在上衣的胸襟上插饰帽珠,以示富贵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