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绿松石珠子怎么样?
清代的绿松石珠子,也分为内府及民作两种,清早晚期内府珠的品质还是不错的,多用在皇帝的衣冠上,常见扁圆或枣核形状,也有圆球状的,常有芝麻点的铁线,有少量的冰点,颜色大多深沉浓艳,给人以稳厚华贵之感,有“天国绿”之称,其工艺也比较圆润规整,打眼的孔道大多较大。也有的大珠用金镶或用金累丝做龙凤纹或蝙蝠纹的装饰,更显得贵气逼人。还有一些用在朝珠上,是皇帝大典时穿戴礼服的必需配饰,多见扁圆型珠和圆珠,一般较大的会用在“佛头”和“记捻”上,念珠也多见扁圆和圆珠形。
清晚期的内府珠子做工与早晚期差别不大,只是品质有天壤之别,一般多用扁圆或圆珠,大尺寸的铁线较少,多为小铁线,呈鱼籽纹或砂丁状,有的甚至呈点状分布,类似鸡血石上的砂丁,而且颜色多为粉蓝色、靛色,少数为“天国绿”,其工艺水平也没有清早晚期的好,打眼的孔道都较小。
民作的珠子一般用料不讲究,常以质地疏松的材坯磨圆琢磨而成,呈深绿色、靛色或浅蓝色,常以粉蓝色为主色调,铁线较杂乱或呈砂丁状分布。
鉴别绿松石珠子时,主要从铁线的特征、孔道的打眼方法、颜色、质地、手感和气味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