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书画作品上盖章?
在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中,印章在构图及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并成为民族绘画形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国印章起源很早。到了汉代,印章艺术空前发展,出现了以铸印为主,铸、凿兼用的情况。这时制印材料主要有铜、金、玉、银、石等,形状亦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在印文方面,以朱文为主,朱白相杂,文字有阴有阳,布局讲究对称和秩序,形成了风格各异,严谨浑厚,高古苍拙的风貌。古代文人常以石为印料,用篆隶字体镌刻,以寄托情怀。
我国的印章大体分为官印与私印。私印中,有姓名印、号印、斋馆印、收藏印、鉴赏印等。
从唐、五代起,文人、书画家开始使用印章,但是,印章作用于绘画,则至元末以后才逐渐盛行。我国传统书画通常在作品上留有天地,章印置于画脚留白处,起到活跃画面、调整重心的作用。印、款、画互相映带,构成有变化而又和谐的整体。
画上盖印,也有注意先后的惯例。一行数印,印与印间应留空一印距离,切勿相挨相接。若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则不能与姓名印和斋号印连在一起,要间隔一定距离,避免杂乱,保持疏朗。盖印要端正,印章大小、风格要与书画作品的幅式、书风、画风相协调,使书画章相得益彰,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