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脱沙必到冰吗?
不一定,这要看种水的品质和原石本身的结构和透明度。 一般我们都认为种水越好,透明度越高,原石内部晶体排列越紧密的翡翠,在加工过程中越容易失水变干,产生裂纹;相反,如果原石的种水不够好或者结构比较松散,那么即使有雾层,有棉状物,有杂质,加工过程也不容易失水开裂——因为内部的晶体本来就排列的不够紧凑。
所以,是否出现“脱砂”的现象,和种水以及透明度有关,并不能单纯用种水来解释。例如,同样都为糯种,有些可以脱砂,有些就不能。这是因为有的糯种的肉质非常鲜嫩,晶体不够致密。而有些糯种虽然晶体也不够紧密,但是由于水头充足(半透明至微透明),并且颜色较深,导致肉眼看上去,颗粒之间的间隙并不明显,就像凝脂一般,而这种肉质细腻的糯米种是不会有“脱砂”现象出现的。
除了种水以外,影响“脱砂”的因素还有切工的方位。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脱砂”照片,都是底部的切片呈现出沙子样的粗糙表面,这是由于切工方向导致的。如果切工的角度合适,那么即使是糯种或者豆种也可以做成明亮的光面,看起来和水头十足的玻璃种一样,自然就不会出现“脱砂”的现象了。反之,如果是粗粒结构或者纤维结构的石料,即使切成了亮光面,由于晶体自身的特点,还是会出现“脱砂”的现象。
判断一件翡翠是否有“脱砂”的现象出现,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单纯的以种水而论,否则就会错漏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