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壶价值如何?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壶艺的辉煌,使宜兴紫砂在国内外的声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与高度。尤其是顾景舟为代表的当代紫砂大师的作品,不仅为海内外的博物馆及收藏家、玩家争相搜求,而且在拍场上的成交价也不断攀登至新的高峰。
顾景舟(1915-1996),原名同珍,别号紫砂艺人,汉族,江苏宜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随祖辈从事壶艺创作,30岁左右便以优秀作品享誉于国内外。40年代后期到上海制坯、售艺,技艺更加精进,被誉为“紫砂泰斗”。50年代,他与妻严仁生(擅长陶刻,是与顾景舟情同比翼的紫砂艺人)一起在蜀山老家置屋授徒,带出了陈福渊、徐汉棠、袁助芬、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张红华、潘持平、曹亚麟、高海庚、蒋彦生等一批有成就的高足,被尊称为“壶艺泰斗”。他创作设计的紫砂艺术品,在国内外重大展览评比中屡获大奖,有的并被国内外近30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顾景舟在壶艺、陶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归纳为以下4点:
第一,他40岁以前创作的“孟臣壶”、“供春壶”、“汉铎壶”、“荆公壶”等,仿古、传世之作,精致完美,堪称杰作;40岁以后创作的“玉麟提梁壶”、“九头竹抽茶具”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有创新之作,堪称绝作。
第二,他在紫砂领域进行的“五光”、“五行”、“五色”的美学研究和实践,以及对烧制温度进行的科学探索,为紫砂陶艺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第三,1955年,顾景舟与中央美院教授高庄等合作设计的大彬如意茶具、大彬提梁壶等,被誉为“现代经典”,载入“景德镇年鉴”。
第四,他所带出的一批高足(其中多人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大师),不仅技艺精,而且各有独创风格,堪称壶艺界的“顾家军”。
顾景舟作品的特点是:“造型端庄简朴,古色古香;质精润纯,技艺娴巧俊逸,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典雅、朴实,自成风貌。气度高洁,力扫清末纤细、繁琐的积习;严紧朴茂,脱去匠俗习气,形成了典雅朴茂、毕恭毕敬的艺术风格”。
25年来,在香港、台湾和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顾景舟的紫砂壶都是紫砂壶精品中价位最高的,且价位不断迭创新高。1996年11月26日,苏富比在香港率先举槌拍卖紫砂壶,拍品共105件,成交率达75%,总成交额达港元812万余元,其中最贵的就是顾景舟于1988年与香港陶艺家戴荣华合作制作的扁仿古壶,成交价为港元28万元。25年来,拍价在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以上的顾景舟的紫砂壶各有1件、3件和4件,尤其是2005年在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秋拍会上以280万元成交、2006年中国嘉德香港秋季拍卖会上以310.2万元成交的壶,创造了顾景舟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的最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