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珠玛瑙是什么穿孔道?
清代的珠饰中,玉、石、料珠一般有两种孔道,以管钻工艺制成的孔道一端小而尖锐,另一端大而稍微敞口。以铁丝搓孔工艺制成的孔道其两端皆呈小圆口状,在孔壁上留有一道直贯穿的痕迹。珊瑚、玛瑙类硬质珠饰的孔道皆为两头尖的通天孔,有些孔道内有黑色的胶结状物。琥珀、松石类质软珠饰的孔道也是两头尖的通天孔,其中琥珀珠饰由于粘度大,在穿扎时往往在孔口牵拉出一小口,而且由于丝线在扎入时会因粘度进入到珠孔内壁的裂隙中使孔壁变粗糙,有的珠饰年代已久,表面光泽尽失,呈粉状。
清代珠饰中的翡翠、玻璃的工艺水平较高,出现了染色翡翠、仿玉玻璃等,在珠饰上多用玻璃仿玉冰糖珀色来串扎。清代的翡翠、玻璃珠饰的孔道大多为两头尖的通天孔,孔壁十分光滑,而且孔道较小,孔径一般在0.5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