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芭蕉叶纹有什么特色?
芭蕉图案很早就进入中华文化的装饰领域。
在元代,青花瓷上,就以扁菊纹和芭蕉纹组成“九秋图”这种图案描绘了深秋的晚景,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这时的芭蕉叶子往往呈直边或曲弧状,还缺少一种张力,还不像芭蕉叶张开时那般舒缓而又强劲的力度。
明嘉靖芭蕉叶纹瓷葫芦
明代嘉靖时期,芭蕉叶子已变得宽大而舒展,呈现出较强的张力,在装饰纹样时,芭蕉叶子纹饰常常作为画面的空间铺垫,用叶子的动势来组织其他小纹饰。在纹饰的布局上形成了繁而不乱,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和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
清代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兰花碟
到了清代,由于珐琅彩料的应用和工艺技术的提高,陶瓷工匠已能够精细地表现出芭蕉纹饰的自然形态,以表现芭蕉纹饰的天然情趣为主,并以芭蕉纹饰为主角,用其他纹饰作为陪衬,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如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兰花碟、铜胎画珐琅葫芦式瓶都是如此。前者以芭蕉纹作构图的中心,在芭蕉旁配以山石、芦苇、雏鸡等,描绘了一幅田园小景。后者在两个葫芦形瓶身上分别用绿白二色珐琅料描绘芭蕉叶纹,衬托了瓶上以红、黄、白、兰为主色的菊花。因此,瓷瓶显得格外幽雅、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