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书法怎么写?
在甲骨文里,“馆”字与现在的写法基本相同。金文中也有类似的形体,但上下结构却颠倒过来:左边的“广”变成右边“广”的左半部;最上一横成了两截,上面的一短一长分别作左右两端的支撑点,下面的一长划向左下延伸构成右下的底边。小篆承继这种形体并有所变化,上横的两段都成为一整段,而“广”也变窄为竖了。隶变时,将“馆”字的左右两半变为楷书的基本笔画。可见这个形体的演变十分有规律可循。 东汉时人许慎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馆,客舍也。从广官声。汉制,四民馆、舍皆谓之馆,京师者大同,故曰鸿胪寺。”由此知道,古人造“馆”字是为了描写一种房屋的形状——房舍是供来往客人休息的地方,所以叫“馆”。
“鸿胪”也是汉代官名,本意为传奏王事,谒正礼仪,主司诸侯朝觐礼仪。鸿者,大雁也;胪者,传告也。所以后来人们称朝廷接待宾客之所为“鸿胪寺”或“鸿宾馆”。 现在我们说的“旅馆”,其实是个偏义词,一般指住店,而不一定包括吃喝,因此可以理解为旅社。那么古代有没有这个词呢?是的,唐代就有这种说法。杜甫《冬到江陵逢李侍御》中有句诗云:“故人殊寂寞,相见尽蹉跎……君归尘莫染,我在路犹多。旅馆霜下白,渔村月明过……”这里的“旅馆”正是此义:住的地方称为“馆”,而吃的则是在路上(“客栈”的意思)解决。 这也许跟唐人一般出门带随从的原因有关吧!有了随从,吃食便可在沿途解决,不用像现代人那样要带上干粮上路。
优质答主
先上图,这是自己写的 然后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因为题主的标题是“怎样写好毛笔字”) 首先,练习书写需要有一个好的工具——笔、墨、纸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其次,练习过程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就只是对着字帖临摹,临得惟妙惟肖,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就把每个字拆解开来看,分析笔画、结构等,再重新组合起来写。这样练习之后,字写得就比较好了。
当然还要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练习,比如说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啊之类的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呢!至于练习方法嘛就是多练了哦~~如果题主真的喜欢的话可以试着找一下适合的字帖呀~祝题主早日练得一手好楷书或者行书字体啦~~~加油吧(ง •̀_•́)ง
馆阁:古时中央掌管出版的机构,也指科举时代考取功名的途径。原指皇帝掌管图书、文物、侍从的机构,宋代始用以称书写端楷,馆阁字体。现意犹馆阁楼台。
书法:书写的方法;汉字的书写方法,文中指用毛笔写汉字。汉司马相如善写“草、隶”,钟繇独精“楷则”,皆著名于史,因有“书法”之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好异者,驰走文体,有诡曲之尤;寻奇者,穿凿经旨,有着述之失;若能圆照之象,温故知新,邪正有别,则古文斯立也。若定翰墨,宜正书、篆、隶三体,婉、古、质之异,则学者有所司,而文质有其别矣。”《隋书·经籍志六》:“是则书有五体,而斯(程邈)、喜(李斯)二家兼工之,故并取其名。”《新唐书·苏灵芝传》:“﹝ 灵芝 ﹞尤工书法,善草、隶,摹 王羲之 符,虽子弟不复可别。” 金王若虚《跋双松图歌》:“其书雄浑豪逸,今之书法殆不及也。” 明杨慎《升庵经说·尚书地理后》:“书法有三:有伸书而隐其义者,有隐书而伸其义者,有书义俱其者。”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若治文字、声音,可但用说文部首、唐、宋书坊所刻古文字,及许书同文相证引之字足矣。其治书法,则当从 唐 、 北魏 、 金 文为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