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底款有写福字的吗?
有的,专门的福字罐
福字在清乾隆至民国初的民窑器上常作装饰纹样,有楷、行、隶、篆各书体,一般写于器物底部或器心,器物造型多为罐,称“福字罐”,也有书于器内口沿下方的,楷书“福”字常连书成篆体边框,或上、下、左、右加“囍”字纹饰,装饰趣味甚浓。福字绿彩在清晚期至民国紫砂茶壶上常见,壶盖上贴以绿彩“福”字为主要特征,绿彩肥厚饱满,釉而起皱,似橘皮状,为清晚期绿彩装饰的典型风格。 紫砂加彩始于康熙朝,有釉里红和五彩两种装饰,前者存世极罕,后者传世品稍多,多施于盘的内、外口沿和底心,纹饰主要有团龙、团花等。雍正以后,有少量粉彩装饰。
雍正朝传世品有粉彩过枝蝠桃纹盅,盅里心绘一折枝蟠桃,盅外近口沿处绘两折枝桃,外壁绘五蝠,构成“福寿 longevity”纹寓意图案。传世品中常见以紫砂器坯上加绘各种彩饰的茶壶,称为“加彩茶壶”,其烧制年代迄未确切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