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玉石跟翡翠石?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掌握一个要领即可,就是“看”。 看什么?怎么看? 看结构,主要是指晶体结构;而怎么看,那就是细看、慢看了! 任何天然宝石,都少不了晶体的存在,即使是钻石这种所谓的“矿物晶体”,也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晶体。而对于玉石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天然形成的晶体——石头,也就是说,玉石是由晶体构成的集合体。所以从结构上看,玉石和晶体无疑是有相通之处的。 而要辨别是玉还是石,关键是看清楚结构:如果肉眼可见结构的纹理,且构成结构的晶体具棱角(多边形),那么这块材料基本是玉石了;而如果看不见结构的纹理或者虽然可见结构的纹理但组成的晶体具圆弧形,那基本上可以认定这是石而不是玉。 之所以不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来区分玉与石,是因为在知乎这个平台,大家不是专业人士,也没有专业的设备,多数人不可能用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来分辨微米的差别。
再者说了,用肉眼就能把大多数的玉石和石区别开来了,至于那些用肉眼难以区分的,用仪器就能解决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看结构,关键看晶体! 当然,有晶体不一定就是玉石,比如水晶、海蓝宝等,虽然也含有晶体,但是除了装饰品之外,这些晶体的价值并不高,不能成为玉器上的饰用品。
翡翠A货就是通过磨光抛光打蜡等物理方式加工的翡翠成品,它的颜色和内部结构是“天然”的。有的A货翡翠内部有杂质和棉絮,有的颜色很不均匀偏“花”绿色,这也是A货翡翠的特征。有的“微翠”由于绿色较少,甚至接近白色、绿色不明显(这类常称“白绿地”或“蛋清地”)。因为A货翡翠是天然翡翠,所以有的绿色可翠艳欲滴,而有的绿色不翠、偏“闷”(又称“死绿”)。A货翡翠内部的棉和冰裂纹是“活”的,棉是透明的“活棉”,肉眼可见棉很“白”,棉块有立体感,冰裂纹杂乱无章毫无规律、裂隙有叉口、断口参差不齐并且大小长短不一,裂纹两侧常可看到翠性。
B货翡翠是经强酸浸泡去污,注胶充填表面,染色后的翡翠制品。它的颜色和内部结构是“处理”和“充填”的。B货翡翠由于经强酸强碱处理,其内部结构受到破坏,韧性差易断裂,表面有损伤和细小裂纹。B货翡翠上的棉是“死棉”,看起来感觉很“暗”、很“脏”且棉纹平直。B货翡翠上的冰裂纹有规律、裂隙无叉口、断口平整且大小长短一致。B货染色翡翠虽然颜色很均匀,但绿色常偏“蓝”、不鲜艳很“闷”、无翠性。B货翡翠浸蜡或注胶后,虽然看起来也很光亮透明、甚至很“水灵”,但水头发“闷”、不够通灵透亮,有的颜色很淡且很均匀,但绿色不翠偏蓝。
C货翡翠是将无色翡翠,经过染色处理后的翡翠制品。虽然市场上染色翡翠颜色很多,有绿、红、紫等颜色,但最常见的是绿色。染色翡翠的绿色常呈丝网状、点状、片状或不规则团块状,颜色偏蓝、不鲜艳、过于均匀而且没有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