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鉴定证书怎么写?
翡翠的鉴定证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检验报告应包含检测样品的照片,照片上的信息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检材及其标注的信息(名称及编号等); (b) 参照物及其标注的信息(尺寸和产地等)。 2、对样品真实性的评估,是鉴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3、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质测量和特征分析,包括颜色、透明度、光泽、重量、硬度、声音、温度等的测量记录。
4、综合上述各项,结合相关标准规定,给出最终结论以及原因分析。 常见的翡翠鉴定证书模板如下: 在购买翡翠时,最好让商家提供由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如果买的不是天然翡翠,可要求商家退货并赔偿损失。
目前做翡翠检测最权威的机构是地质矿产部(现更名为自然资源部)颁发的CMA检验资质认定证书和国检中心颁发的CAL检验资质认定证书。 有这些证书的检测机构可以上国家认监委的网站查询。只要输入证书编号就可以查到,非常方便。 这些认证是检测实验室具有法律效力的认证,只有通过了这种认证的检测机构出来的结果才有法律效力,有这两个证,基本可以放心买啦~
每一件翡翠制品都有一个鉴定证书,由有关权威鉴定机构来出具,在鉴定证书上会明确地指出这件翡翠饰品的天然性,而鉴定出该翡翠饰品是A货翡翠之后呢,鉴定证书上还有其他很多项目,其实我们只要看懂两三个项目就基本上能够掌握这件翡翠饰品的优劣了。
第一个项目就是翡翠饰品的名称。翡翠饰品名称一般有“翡翠”、“翡翠(处理)”和“翡翠(漂白、充填)”几种情况。带括号的名称都是指B货翡翠或B+C货翡翠,这样的翡翠饰品都不能算为A货。只有当鉴定证书上只有“翡翠”两个字,后面没有任何括号的备注文字时,我们才能肯定这件饰品为翡翠A货。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项目是翡翠饰品的质地。在鉴定证书上对翡翠的质地通常有“玻璃种”、“冰种”、“芙蓉种”、“糯种”、“豆种”等描述。“玻璃种”是翡翠质地最好的档次,而“豆种”是翡翠质地最差的档次。如果一个饰品有多个质地级别时,鉴定证书上还会描述为如“豆种-芙蓉种”这样两个档次之间的质地。所以要知道这件饰品具体是什么种的翡翠,一定要看清楚。
第三个重要的项目就是翡翠饰品的处理情况。鉴定证书上对翡翠饰品的上蜡、染色或充填等处理情况都有详细描述。只有当鉴定证书上写明“未见明显处理痕迹”、“仅表面进行了常规的优化处理”等字眼时,才能基本确认该翡翠饰品没有经过染色、浸蜡或充填等注胶处理,这时的翡翠才是A货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