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有几种面值?

盛菁菁盛菁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7日发行第一套邮票以来,已经发行了5234款邮票(包含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等)。其中普通邮票4822种,特种邮票412种;面值区分方面,1角券别3687种、2角券别702种、5角券别299种、1元券别288种、5元券别256种、10元券别176种、50元券别92种、100元券别27种,其他面值11种。 因历史原因,解放前发行的“民国”邮票和港、澳、台等地区发行的邮政部门印章的邮政票列入本数据,但并不计入总数5234款。 (注:本文统计不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局”于1967年至1970年间发行的“文化革命”类邮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部”于1966年至1970年间发行的“全面大生产运动”类邮票) 由于我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印刷技术改革,导致同一票面会出现不同印制批次的现象。同一种邮票会存在版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包括:印色、齿孔、背胶以及纸料等等。 以1967年的“邮电部邮资发票”为例,该票根据印质的差异可分为“蓝印花”“红印花”“黑印花”以及“复色印花”四版式,每个版式又因印制的批次而有所区分。1967年至1970年期间总共发行此票十次,每次发行量有所不同。

尽管每种面值的每一款邮票的发行量均有记录在案,但是实际流通中很难区分到底流通的是哪一种。例如市面上常见的“丁酉鸡”邮票其实便包括了两款,一种是1950年发行的“中国人民邮政”直缝式纪特邮票中的“乙酉鸡”,另一种便是1967年发行的“邮电部邮资发票”中的“丁酉鸡”。前者发行量仅1万枚,后者高达1.5亿枚!市面上的“丁酉鸡”邮票大多为1967年之后发行的“邮电部邮资发票”中的版本。

夏孝云夏孝云优质答主

目前,正在发行中的中国邮票的面值单位是“元”、“角”、“分”。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是银两,当时的面值分别为“一分银”、“二分银”、“三分银”。

1914年7月邮政部改组邮票印刷厂时,将“分银”简称为“分”。“分”字的使用直至新中国邮票出现后继续使用。

但是,在中华邮政邮票中,出现过“便士”、“毫安”、“仙”、“分圆”等字样。从中华邮政时期的1932年5月起,邮政主管部门将“分”简化为“分”,这一简化字的使用直到1949年11月为止。

现时内地面值主要以元.角.分为主,香港澳门和台湾有所不同.

我国邮票面值,随着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而有不同的单位和不同取值.

清朝(1878-1911年)的邮票面值单位是“分银”,当年3分银币值100文铜钱,约相当于0.5公斤大米.

中华民国(1912-1949年)初期邮票沿用“分”字,从1930年版帆船票开始至1945年由中央印刷厂印制的邮票仍为“分”,只是“分”的币值贬值,已降低至等于5个铜板,约相当于0.1公斤大米.

从1946年中纺一版至1949年中纺九版邮票的面值单位是“圆”及“分圆”,从1947年6月开始,由于法币贬值,邮票面值不断增大并改版,出现了以拾圆、佰圆、仟圆、万圆为单位的邮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仍发行沿用旧币的邮票,从1953年4月至1955年6月为新旧币制转换期,在此期间出现以“元”、“角”、“分”为单位的邮票,1955年6月后我国邮票面值正式统一为“元”、“角”、“分”3个单位,并沿用至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