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国书法何谈中国文化?
说这句话的人,一定不是书法家。而且也没有真正系统的学过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 所谓“书法”者,非特指“笔划”而已;亦非今人所言的“文字书写”而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便言: “书法”者,“书”之法则也。即文字之笔画排列、结构形态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书”之规律,首在笔法(笔划原则),次在字形(结构形态)。 故而,要谈中国的文化,就不得不了解中国的书面语言——汉字以及汉字的书写——书法。
中国所有的文学典籍、书画作品都离不开汉字书写,而一切汉字书写都须遵循“书法”之准则。 所谓“笔墨纸砚”,其实是指“书”而言。古人著书立说必有所载,故有“笔墨纸砚”之称谓。若是没有“书”的概念,那也就没有所谓的“笔墨纸砚”了。 因此可以说:不懂“书”,则无以论及中国文化。
汲熠优质答主中国书法所蕴含的宇宙意识、道德审美、哲学观念、政治伦理等等,都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因素。
在中国,文字作为表达语言的符号,由萌发到逐步完善,贯穿了整个原始艺术的终结期。象形文字既是一种语言符号,又是一种艺术形象。在书法发展到草书之后,许多字已难以辨认,但书法家的创作热情仍愈来愈高涨。这是因为文字自身还兼备着审美意义。中国人创造了自身的艺术规律,这就是以点划造型、以点线布局,从而在书法中体现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
书法是抽象的,它通过点线的运动、枯湿的对比、刚柔的转换,使作品或奔放激越,或清新自然,或飘逸豪迈,从而使书法成为中国文人表达主观情感的最佳艺术形式,从而体现着一种东方人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模式。在中国文人心目中,书法是艺术,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但又不仅囿于自身的价值圈内,它还和政治、伦理、文化、哲学相沟通,通过它们,使书法体现出一种文化价值。
中国书法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滋养和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就以笔法为例,中国传统的笔法讲究以柔克刚、出神入化,从王羲之到黄庭坚无不如此。这种笔法对中国的绘画艺术影响极大,绘画有笔有墨,中国画以线条造型是中国画的独有特征,从“用笔”角度讨论画面构图和造型问题就是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的突出反映。而这种笔法又为国画所吸收,在用笔上讲究“力透纸背”、“笔断意连”,强调线条质、量和势的变化和力度,笔墨酣畅,一气呵成。书法和国画都讲究笔法,所以书法和国画历来被并称为“中国书画”。
中国书法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艺术从书法中吸取了种种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营养。书法的笔法对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笔墨绘画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
中国的书法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笔法规律,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增添了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