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币是什么?

尹春日尹春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铸币,就必须先谈到铸币厂,也就是造钱的地方。 一般来说,古代朝廷的铸币厂有两类,一类是地方府、州、县所设的工场,负责铸造当地通行的钱币,这种钱币通常称为“钱文”;另一类则是由中央直接操控的铸币厂,多位于都城附近,其货币通常被称为“通宝”或是“元宝”(“宝”字的含义详见本文开头)。

这些铸币厂大多都是由官吏监办,负责提供工匠和所需物资,并统一发行货币。而私人的钱庄是不能铸钱的(偷铸),但可以通过经营将手中的铜钱汇集起来(赚差价),然后向百姓收取一定手续费后将钱汇给朝廷或藩王。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所有的铸币厂都会“铸币”,只不过它们的产品质量控制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对于中央政府的铸币厂来说,由于受到监管力度较大,而且钱文是由朝廷指定的书法家书写的,所以质量相对较高;而地方上的铸币厂则主要依靠工匠的工艺水平,以及原料的质量来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所以经常出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

不过,这里的铸币厂概念与今天的硬币生产部门有着严格的区别。在现代工业体系中,铸币厂主要负责的是金属铸件的生产,它并不涉及金属加工领域,例如铜或铝的冶炼,而在古代,几乎所有的铸币厂都同时具有冶炼和铸币两个工序,并且以熔炼为主。

也就是说,古代的铸币厂是一个包括制模、翻砂、焙烧、研磨、冲饼、剪边等工艺在内的综合加工厂。 那么,既然古代的铸币厂可以生产这么多的铸件,为什么还要分开建设呢?这是因为,除了少量的稀有金属(如金银)之外,大部分的古钱币都是以铜为基材的,而铜是一种有色金属,它的化学属性较为活泼,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材质退化。如果长期把制模和铸币工序安排在同一个车间里进行,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屠晨笑屠晨笑优质答主

中国古代铸币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各自发行流通货币,如刀币、布币 、蚁鼻钱等。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制度,发行了秦半两钱。此后,中国古代的货币基本以铜钱为主流,而且基本上在秦半两钱的基础上铸造货币。

中国钱币历史演变

“方孔圆钱”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丰”字说,即方孔是象征“中央”的“丰”字。但其实“方孔圆钱”的真正起源还有待考古发现。

中国历史上发行过铜、铁、铅、银等多种材质的货币,其中以铜钱为主流。唐代时期,发行了开元通宝,开创了货币直接标注流通价值的先河。此后各个朝代发行的货币大多在“元宝”之后标注了币值,如北宋的咸平元宝、南宋的淳熙元宝等。

元代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元代不仅发行了纸币,而且在中国古代货币发行史上首次采用铸造银锭,开创了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先河。

从元代开始,铸造银锭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两代都采取银元兼用的货币制度。明朝时,政府规定“元宝一两,行用钱二贯”,即一两白银等于二贯钱的购买力。明末出现了银、铜两种“通宝”并行流通的现象。

到了清朝,政府继续采用银元兼用的货币制度。此外,清代还广泛铸造铜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宝泉局”制度。在清末,由于外部势力的冲击和国内银根紧缩,银元再次成为主要流通货币,1914年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正式实施银本位制度。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铸币制度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