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墨色的区别?

阚阔阚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 中国画里的墨分五彩,即焦、浓、浓淡、清和淡五个颜色层次,实际上比五色还要丰富。 这是因为中国画的颜料是有胶性的,不同于西画的矿物质颜料,从颜料颗粒的大小区分,有细颗粒的胭脂、花青,也有粗颗粒的朱砂、藤黄。 不同颜色的颜料调和在一起,其色调的变化是极丰富的,远远超过五色的范畴,这就是“墨分五彩”的由来。 比如,同样都是用黑色调出来的灰色,加一点白色就会变成青灰;加一点蓝色会变成黛灰;加一点橙色会变成棕灰…… 因为可以加入不同的调色剂而使色彩产生较大的变化,所以作画的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非红非绿,而是通过调子和用笔的浓淡来呈现丰富的色彩效果——这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观念是相通的。

另外,因为颜料里有胶性,干了之后是粘着的,所以用墨也是讲究“晕”的,“墨晕”的效果也是作画者追求的效果之一(不过现代工艺使得颜料脱离了胶性,不能“晕”了,这也是现代国画与古代国画的一个区别)。

当然,这些色彩的观念主要还是来自于文人写意花鸟的画法,于山水画风的影响不大(注意这里说的是山水画的风尚而不是风格)。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画里是有色彩观念的!

麦芳华麦芳华优质答主

中国画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用墨。中国画管颜料叫“色”,管墨水叫“墨”,它包括了黑和白。白,是画纸本身固有的,黑则是通过笔蘸墨去表现的。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常用单纯的墨色来表现具有丰富色彩效果的物象,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墨笔”或“水墨”画。

画时用的墨色又分为几种:“焦”色极黑难溶于水;“重”比焦淡,含水墨50%--60%的成分为重墨;“淡”淡墨含水量70%以上;“清”用磨过几次的陈墨调80%的清水;“宿”作画后留在砚台干枯的墨叫宿墨,一般不太常用。根据作画对象不同,需要笔上色(墨)的水分,干湿浓淡有别的特点。画时必须在磨好一砚死(水与墨磨匀)的基础上,自己在笔洗里兑好需要的清、淡、浓,按画时需要随意调用。作画用笔时,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有时只用最黑的墨;有时用深、浅两种不同浓淡的墨;再复杂的用三种墨(如花鸟画中枝、叶、干的对比),决不像着色(设色)那么丰富。在用墨时,要使纸上既有最黑的重墨,同时又有浓淡的变化和丰富的层次。笔上水量的多寡,是决定墨色浓淡的关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