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艺术家驻留机构吗?

宰振玉宰振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驻地”,比国外的概念宽泛很多,而且没有资金上的限制。 国内不少美院和艺术学院都设立了专门的“外国文人学者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或者类似的名称的学术机构,负责接待和安排国外来访的艺术家、学者、教师来华进行短期或长期(1个月到2年不等)的访学、文化交流及研究项目等等。这些访问者可以在国内自由地从事自己的创意工作——画幅画,做点科研,写点东西,甚至拍部电影都可以,只要不违法乱纪,在国内他们完全享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当然,作为回报,这些被访问者在离境时,其个人行李可免除关税。 这个项目的申请条件各机构不完全一样,一般要求比较严格,需要申请者拥有较高的专业造诣,并且其作品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获得目的地省级以上单位颁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俗称“绿卡”)。

申请程序是先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再由接收方进行评估,如果评估通过,即可签订协议并正式开展项目合作。虽然名为“国际交流项目”,但这个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所以并不需要申请人花费巨额的资金来租馆所、买器材或聘请翻译等等。 至于那些既无“绿卡”又无足够经费的“边缘人”——比如留学生和旅外华人作家画家以及演艺人员,他们的创作怎么办?其实,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包容性,无论外来者多么默默无闻,只要你拥有足够的才华,并愿意把中国当作你的第二故乡,你就能够在中国找到一席之地。

我曾经采访过新加坡籍女导演李安,问他如何评价自己作为异乡客的身份,他开玩笑地说:“我可能是华人世界里唯一一个没有‘绿卡’的大导演。” 然而,这个没有“绿卡”的异乡人却创造了辉煌的电影奇迹。他的母亲是山东威海人,他虽然出生在台湾,但在青岛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说,无论走到哪个国家,他都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他最著名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等多项大奖,成为华语电影史上取得最高荣誉的佳作之一。

孙若楦孙若楦优质答主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本土的艺术家驻留活动就已悄然启动,但大多以自发性和临时性为主。由于驻留计划的持续性、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些早期的实践并未得到学界的关注。 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中外合作的驻留艺术项目开始增多,如“亚欧艺术家驻地交流项目”等。不过,中国本土的艺术机构开展正式的驻留计划仍然是直到2008年前后才开始在本土蓬勃兴起。从2006年开始,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实验性、公益性的艺术家驻留项目,2010年正式发布了“C计划”。“C计划”是集研究、创作与展览为一体的年度驻留项目,每年邀请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5名(组)艺术家,围绕一个具有社会针对性的主题展开为期3个月的驻留创作,通过展览的方式向公众展示项目成果。2012年启动的“成都81美术馆驻留计划”,以工作室、展览和文献研究项目相结合,旨在将“居住+创作+交流”的方式从短期的展览性行为转变为长期研究实践。2013年,位于北京怀柔的泰康空间正式宣布将北京的“艺术空间”升级为可为艺术家提供居住空间和工作室的“艺术区”。同年,位于杭州的良渚文化村发起“杭州良渚•艺术计划”,邀请中外艺术院校毕业的新人艺术家进驻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谷仓”参与年度创作。此外,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的“种子计划”、博乐德艺术驻留计划也都将工作重心聚焦于国内外的青年艺术家群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