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有几种花卉?
钟爽最佳答案
根据195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币值符号设计图案》,第一套人民币的币值符号是牡丹花;第二套人民币的币值符号是菊花;第三套人民币的币值符号是梅花;第四套人民币的币值符号是兰花;而正在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的币值符号则是荷花。 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呢?这还要从纸币的印制技术说起。 在纸钞印刷中,如果使用雕刻凹版印刷,则需要在印版上先制作出花纹或图案的形状,即所谓的“雕版”(现在多是通过电脑绘制设计的插图),然后压印到纸张上面去。 然而,如果采用雕刻凸版印刷的话,就完全可以不用事先制作出雕版来,而是直接将墨痕转移到纸上。当然,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掌握。不过,我们却可以在人民币的印刷中看到这种技术的应用——那就是在票面的空白处,印有固定图案,如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上方,都印有“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和制币标志;又如第四套人民币的背面主景图案下方,则有“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印制”的字样。这些文字和标记都是采用雕刻凸版印刷的,因而可以清楚的看到印字下面的黑色油墨晕染开的图形,这就是雕刻凸版的刻痕。 而如果是采用了胶版印刷(平版印刷的一种)的话,由于版面可大可小,而且可以随时加印,自然不会有这种在空白处出现固定图案的情况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的这种改变其实是在沿用传统纸币的样式。 只不过传统的纸币是用手工印刷的,而我们的人名币则是用现代机器印刷的罢了。
第一套人民币采用的印刷技术有凸印、凹印、胶印、雕刻凸版压印,以及多色接版等技术。纸币的纸张有的是“马恩像”水印纸和拉丁文字的凸版印刷纸,也有普通纸。第一套人民币的制版、印刷和发行是中央财政部在延安时期就开始筹划和组织的,后来随着革命的进程,又在一些解放区继续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第一套人民币由于是在战争环境下发行的,所以,各面额的票券在颜色、图案、花纹等方面差别很大;而且,由于当时各解放区还没有统一,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未获得解放,加之印刷技术落后,还不能做到一次印刷多种色彩,所以,第一套人民币带有浓厚的战争色彩和地域特色。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第一次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套人民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极为珍贵的收藏价值。第一套人民币中10000元面值的大面额纸币“牧马图”(民间俗称“大牧马”)是中国人民币纸币中面值最大的,存世量十分稀少,极其珍贵。
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发行地区多而分散,防伪工艺及技术手段落后(基本无水印,仅少量采用了接线技术),极易伪造,加之当时国家经济情况不稳定,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防伪技术差,流通时间长,假币充斥市场等现状,从1955年3月1日起,国家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的主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0种。
在第一套人民币发行过程中,由于缺乏造币经验,加上当时国内技术设备落后,制模、制版、印刷、纸张等,有些是从国外引进,因此,第一套人民币中有的纸币的正面图案很模糊。同时,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各券别的发行地不同,造币厂的技术及工艺也各有差异,所以,第一套人民币的同券别纸币有的存世量多、有的存世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