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锦绣像有收藏价值吗?
丝织锦绣像,即所谓“织绣像”。织像,亦叫“织金像”,系用锦线、绒线、发丝和金光纱在特制的机架上采用与“织毯”相似的工艺织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丝织技术上独具特色的创造发明。它具有工精、料美和经久耐用的优点。
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上海书画装池工黄以霖应金石书画家吴大澂、陆恢之请,运用传统的工艺技巧,设计并主持“织金像”的制作。他们曾为孔子、屈原、杜甫等人制作这样的画像。这种画像,因当时制成的不多,传世的更少,收藏在故宫内。近代人物有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及谭嗣同等人的织金像。1914年上海土产出品在赛马会上展出,其中就有谭嗣同的织金像。此像现存苏州过云楼,长约1米,宽约25厘米。画面上部中间为谭嗣同像和吴昌硕篆书“忠魂大将”四个字,两端是“为国忘家”、“死生一视”的联语。下部为谭氏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汉口署中作的“述闻庐图说”。该画色彩艳丽,工细精绝。198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谭嗣同年谱》一书中曾将它影印附于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