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饷银一两银元多少元?
清朝实行银、钱复本位制,银的制式有锭(俗称元宝)和银币(俗称银元、站洋、小洋等)。中国清代银的通用单位是两,1两折合当时的1000文制钱,折合现在的1035文制钱,这二者之间并非等值,而是有换算关系的。
清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30元左右,一两银子能请一桌酒席,雇人做工3~5天。银元各地不一,从七钱到一两都有,其价值相当于当时当地一个普通人1个至两个月生活费用。按北京一两银子折合大洋4块,合现行人民币230元计算,北京大洋一块约等于57.5元。
银锭存世的等级和品相不一样,价格差很多,银锭真品和赝品的价钱也差很多,从几百元到数万元都有。银币存世品中,一般品和普通品折价较低,品相、钱文、工艺好的价格比较高,真品银币和伪造品价格相差很大,价格一般在50至5000元之间。
清代银元按每枚七钱至一两白银计算,换算人民币为161至230元。但是,清代的银元因年代久远,历经货币流通和战争、匪患的熔毁而存世量极罕,绝大多数成了钱币收藏品,流通市场已基本绝迹,其价格受社会制约,难有规律可循,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