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圈是做什么用的?
清代铜圈
清代皇族后裔丧葬制度中规定,按级别从皇帝到一品文武官员、宗室王公大臣等均可用铜盆或锡盆、锡罐;二至七品官及主事、都司、参领、佐领等可用木盆;其余王宗室、闲散、庶人等用柳条筐代替。火化后骨灰中放入五谷及金银珠宝等物,连同火化盆一起装入锡或木制的圆柱形容器中,名为“焚罐”,外面以黄土或银土作信衣浇灌一层,晾干后下葬。下葬使用的葬具称之为棺圆,王公大臣的棺圆为锡制,一般官员及王宗室、闲散、庶人的棺圆为木制。棺圆上口大,下口小,内、外两层,外棺圆四周铸或刻有佛教图案,图案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为佛珠图案,中间主体图案为莲花瓣,下部分为佛教供品图案,图案中刻铸有“五方宝”之一“地宝”图案,即铜钱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