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过子单有价值吗?
过子,亦称拷贝、小帖,指戏班抄存的戏本。过去一个戏班子就叫“一堂过子”。凡入此教,就得遵守“堂规”,所唱剧本,均不能外传。
京剧过子以光绪年间最可珍贵。那时京剧已进入成熟期,京剧表演各流派的创始人多已老成,艺术风格开始形成,因此“过子”里所存的剧本唱词、道白,以及各种表演说明、舞台提示、化妆设计,都反映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当时戏班流行着一条“家法”,就是逢出新戏必须抄过子,故一些经常演出的戏保存的过子比较完好。
由于这种“堂规”、“家法”的约束,致使这批珍贵的“过子”在许多家族、门派的手里被“秘藏”、“封存”达数十年之久,鲜有流传。有的出于子女不懂业务而藏有数十年后出售字画时被当作连四纸卖掉,或作为“焚库”等,幸存的极为有限。“过子”大多因长期翻阅、存放条件不良等原因残破,加以年代久远,有的字也有些漫漶,但是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