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瓷器假圈足?
随着人们对古陶瓷兴趣的不断增加,有关古陶瓷的资料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就出现了一个名词:假圈足。所谓的假圈足就是在完整的圈足上再加一道薄薄的泥,烧成之后就形成了一道清晰的圈线,给人以圈足内缩的感觉。
其实,这个名词是错误的,正确的名称是薄足,有的又叫齐足或窄足。古陶瓷中只有明清两代的少量民窑瓷器采用了薄足,而并非所谓的“多数”明清瓷器。
薄足的出现并不是为了仿制什么,古陶瓷仿制时为了以假乱真,而不是越做越差。真正的元青花绝不会采用薄足,也不应该有薄足的元青花。所谓像元青花一样,就是比标准的明清圈足稍厚一点,但与元青花相比还要薄。真正的元青花足内全部敷釉,器底大多无釉,少部分有釉。由于胎体厚重,底部无釉,加上有垫烧的沙粒,因此无法在底部写款识而只在器里书写款识。
由于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而且是靠浸入胎骨来完成的。所以,呈色的深浅与温度、釉厚薄和胎的疏松度都有密切联系。元青花都是厚胎厚釉,所以,呈色是发乌比较暗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