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兴什么酒?
一、以书进酒,酒为书先 东汉大书法家蔡邕《草书势》云“临时之措,应机而入”,唐代孙过庭《书谱序》亦言:“顷寻诸家评论;指摘是非;详其旨趣.言出于斯;义本乎此。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势,绝岸颓峰之行,纵横拓落之态,或点画轻重辞,浓纤折衷,意圆体方者,所以成篇素;或意违势殊者,偏如秋水,顿似寒松,或跳毫锋而绝笔,或微耸而下除,或浓枯杂糅而墨彩,或轻重顿挫而成形,莫不奇品异状,可称难备也。然辨书之相外,乃得诚敬之心,务存精逸,既知笔法;谓意后笔前,意前面后皆须意前笔后,意后笔前。顺而不悖是也。然后尽思参禅学焉!至如集点画而为字者,谓之篆法;数笔画而成字者,谓之隸法;点缀画成字者謂之草法;引带笔而相成者谓之行草书矣!”
蔡邕说写字要临池不辍,孙过庭讲书写过程讲究的是心意与笔墨的相互融合。酒为文字的前奏曲,有了酒的浸润和助兴,才能生出那一篇篇行云流水的佳作来。 以书进酒,酒为书先。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无不以酒为媒,以酒会友,以酒抒情达意。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把酒话桑麻。王维借酒消愁愁更愁,孟浩然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酒问青天,欧阳修把酒话人生……无不是通过饮酒来达到情感的宣泄,以达到自我心灵和精神的释放和自由。二、因书悟酒,意在酒中 从汉字本身来说,“酒”这个字的结构就很有意思了,它是从“酉”字开始演变而来的,说明古代的人们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酒的重要性了,同时也能看出古人对于酒的重视程度。 “酒”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以及小篆再到隶书直到现在的简化字,字形的变化不大,只是个别笔画上发生了变化而已。但“酉”(也就是今天的“酒”)字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甲骨文中“酉”的字体很像一个器皿,在器皿中有几个点的样子像液体一样,表示酒液的意思。在小篆时期,“酉”的字形变得更加形象,左边像一个装满的酒器的样子,右边则像一滴酒挂在酒杯中的样子,而且杯底还带有几个圆圈,用来表现出杯中还有残余的酒滴的现象。隶变以后,又出现了楷书阶段的“酉”字,基本上与小篆阶段没有多大区别。
到了现在虽然酒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器皿盛装了,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把装酒的器皿称为“酒瓮(坛)”或者“酒壶”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们对酒都是十分重视的。三、以酒为书,书中酒趣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有很多关于书的描述,有书卷气、书香门第、琴棋书画等,而这些词语大多都和酒联系在一起。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国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就有许多和酒相关的词汇存在。这些词汇有的表达出了一种浓厚的文学气息,比如“书卷气”一词便是如此:有的人说读书人身上总是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的书香气,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书卷气了。 而这种书卷气质往往也是来源于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中国古人喜欢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并赋予它们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那些美好时光的珍贵,也能够从这些文字中得到慰藉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