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内容如何分类?
谢邀 个人认为,题主的问题有点偏颇。既然说到了门派,我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门派的定义——一个学术或艺术流派,是某位代表人物开创的一种风格、一种主张的传播与继承群体,那么这种传播和继承就会形成一种传统,而每一个传统都会有一个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包含有大量的作品存在,而这些作品则构成了这个传统的各个时期的主要面貌。
以“二王”为例来讲一讲吧 “二王”是东晋大书法家羲之和王献之的父亲王旷给他们的称呼。他们二人都是正书的代表人物,并且开创了后世行书书体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王的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学习的对象。所以从王羲之开始就有了第一个阶段的传统——“二王”的书风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王羲之及其子献之,此外还有王导、谢安等名家;而在这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就是《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等等,其中大部分被后人临摹仿效,成为了后世习字的标准范本。 从隋朝到明朝末年这段时间内,学习“二王”的人们逐渐增加,而“二王”的传统也进入了第二个时期,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很多模仿古人笔法的大家,比如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这些人在对古法的学习和理解上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是他们在继承和发扬古法的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这对后世的楷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在这期间最重要的代表就是《九成宫醴泉铭》、《雁塔圣教序》、《灵飞碑》……这一批字帖的出现不仅为世人提供了临摹的对象,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楷书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
明末清初之际,“二王”法再次复兴,而这一次复兴的特点在于把“二王”的字作为整个书体的最高标准来对待,以至于造成了人们只知有二王不知有汉魏唐宋的尴尬局面,虽然后来清代的一些书法家提倡回归古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直到近代以来,我们才意识到二王并不是完美的,于是有了第三个阶段。而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重新审视古人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所以你看啊,题主所说的什么“碑”呀、“帖”呀,其实只不过是二王一派的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换句话说也就是三个阶段中的代表人物而已。至于其他书体的流派呢?大概也是这样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