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评草书书法?
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金文,因为金文的笔画比较细碎,书写起来速度很快,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草书意味了;而真正意义上的草书是汉末的章草书,由东汉的蔡邕、皇象等人发展而来。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改变了过去草书中章草的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趣——今草。 到了唐代,草书又出现了两个新体——“狂草”和“大草”,前者以张旭、怀素为代表,后者则主要是颠张的行书草书(也有人认为是颜真卿所创)。
其实要评价一幅草书作品的好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草书本身就是一种难学难练的字体,对于草书的理解以及驾驭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有的潇洒自如、一气呵成;有的大胆创新、标新立异;也有的是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在我看来,评价草书作品首先要看作者对草书的掌控能力,也就是对草法以及对草书基本规律的理解程度。如果连最基本的草法都掌握不了,那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或发展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草书就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
其次还要看作者的个性是否充分地表现出来。正如前面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及创作习惯,所以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而这种特点正是作者个性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作者长期学习、创作的结果,也是读者欣赏、品评的对象之一。 最后还要看这幅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形神兼备的:既要有完美的形式美感,又要有深刻的内涵与寓意;既有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又有启迪心灵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件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