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鸿业什么?

焦宏波焦宏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鸿”字,左旁为“雁”,右旁是“侯”。 先秦时期,诸侯国很多,但最大的有七个,即“七雄”,也叫“春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雄,分别以禽鸟来比喻。

《史记》记:“齐地负海而重粟;楚有彭蠡之川而修鱼所生;燕有碣石雁门,羽民之所聚;韩有宜阳,大梁,绵荆,丹渠之水出焉;魏有汤阴亳邑晋关,汾隰富厚;秦有岐山、雍丘、河泾、华山下。五方分野,各据疆土。故曰诸侯毕起,五国角战。” 可见当时是以禽鸟类喻国的。

至于为什么用“鸿雁”呢?因为古代将大雁作为信使的。《汉书·苏武传》云:“天雨新霁,北风振漠,鸿雁群飞,悬想郎主人道绝域,存亡冥昧……余特悲其文采与志决不屈,故为表叙其事。”又《乐府诗集》载《鸿雁歌》:“借问鸿雁飞何方?飞向边城朔北翔……”诗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君子,庶人仲叔。爰及兄弟,子父舅姆。”由此可知,鸿雁是一种忠贞不渝的信使。 用“鸿鹄”呢?也是因大雁而引申出来的。 《庄子·逍遥游》中说,有一天,惠施对庄周说:“有一大鸟,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己,一鸣惊人!”这就是成语“鹏程万里”的由来。

后来,人们就用“鸿鹄之志”来形容远大的志向了——“夫鸿鹄之志,非乌鹊所能匹者也。”(见《后汉书》) 所以,“鸿鹄”就是大雁的一种了。 那么,什么叫“鸿业”呢? “鸿业”一般是指国家的事业。如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与隋文帝笺》中就有这样的话:“昔因鸿业,夙契雅心。”这里的“鸿业”就是指国家大业。 再如唐代李峤《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诗:“喜遇新年同百草,幸承嘉贶及春盘。”其中的“鸿业”指的就是国家基业。 而宋代欧阳修《圣宋文府序》中的“鸿业伟烈”一词里的“鸿业”,则是形容文章气象恢弘、抱负高远的意思。

所以,这个“鸿业”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宏大功业或远大前程之类的吧。 ——至于你说的那个“鸿业远图”的说法嘛,大概是把“鸿业”二字拆开来用了罢。

涂雨凌涂雨凌优质答主

这个“鸿业”,是我在《中国书画艺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题目。 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我记不住了,大概讲的是对当代书坛的认识和展望吧——因为我的字写得不是太好(我是指比现在再提高一点点的话)、所以,我只是个业余选手而已…… 之所以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叫着“鸿业”——是因为我认为我们这些搞书法的人应该有这样的理想了! 至于说到这篇文字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呢,我也不能妄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种话还是不要随便说了。

詹畅远詹畅远优质答主

鸿业即广大之事业,亦可理解为文翰,或功业之意。在书法艺术的演进中,汉代的书法发展不仅在书体上实现了由前古文字向后古文字的过渡,亦在书家辈出及其作品数量与质量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故而称汉代书法发展为“鸿业”毫不为过。汉代在草书,楷书,行书及篆隶诸多书体上的发展成就奠定了其书史地位,在后世所获得的推崇亦是空前绝后的。

张怀瓘在《书断》中言:“然隶、草之源,流派实繁。兼而善之,惟皇、蔡焉。议者以为源同派异,蔡则古质,皇则今妍,二者之间,互有兼善,今古相入,汉魏之间,可称尽善。”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中说“比者大蜀西偏,有柱国曰萧,子孙散落,至公乃克绍先族,方幅,方幅之徒,多有异论......皇象蔡邕,唯守其缺”。赵孟頫的《书史》中说“秦汉以来,工书者多竭精力于篆隶之间,如崔杜张蔡皇索钟王诸贤可数也,其真行亦足不减法书”。文徽明的《停云馆帖》中说“钟王而下皆以真行为主,而篆隶别有体格”。王铎《拟山园选集》中说“书法之妙,莫妙于大,莫妙于古。故汉魏碑,晋唐法书,宜搜购悬之高堂净室,朝夕观览研究之”。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中说“汉书有分有流,以隶法行,无分无流,以楷法隶,流即波磔也,分即分书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