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书法值钱吗?
1908年袁世凯称帝后,黎元洪以“拥护帝制,有始无终”为由解除其鄂军都督之职,赴日任军事顾问等职。 此期间,黎元洪开始练习书法,尤爱临写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民国三年(公元1914),黎元洪被任命为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 当时南京城内,有一古碑,原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植的龙蟠麓银杏树。因年久失修,古碑被毁,只留下一段残碑。 这段残碑宽约三尺余;高约一尺多。上面字迹模糊,无法辨读。有人将这段断碑送给了黎元洪。黎元洪对这段残碑十分喜爱,便邀请名书家邓石如的后人邓散木前来书写碑文,并请南京刻字工镌刻成碑立于南京中山门外灵谷寺前。 碑文为唐武宗李炎登基时所作《大延圣祚碑》中的一段,由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全文25行,每行46个字左右,共1200多个字。
黎元洪是湖北沔阳人氏,而他的书法,却得力于安徽的邓石如和南京的欧阳询两位大家。其中又以欧阳询影响最大。
他早年曾拜一位姓胡的老师学习欧体。后来,因为这位老师去北京应考,黎元洪又改投欧阳询门下继续学书。他对老师的笔法心领神会,刻苦临摹,进步很快。据后人回忆说:黎元洪每次看到欧阳询的楷书拓本,总要反复临摹到深夜。有时甚至将墨汁吸进肚子里去了都不知道。直到把拓本上的字全部写在墙上为止…… 所以黎元豪在成为总统之前,一直是以“欧体皇太后”自居的……
优质答主
不请自来,泻药! 首先说明下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具体价位还要看作品内容还有保存是否完整,以及字的大小、字体等等因素综合考量。 这个帖子题主发了两次的……第一次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截图,现在把第二次的发一次吧。 我就简单分析一下吧~ 黎元洪写的字有中楷(比较秀气),也有大楷和小楷书,还有行草书等;他的字风格多样,不拘泥于一种书体或风格。比如这一副小楷书“静以修身”,就很端庄典雅啦~ 再看看这副中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笔力浑厚,字字严谨又秀丽多姿~再来看这幅隶书“勤政廉明,为民做主”……嗯哼嘿,写得可真是大气磅礴哦~ 最后这张是他和齐白石合作的行草长卷「滕王阁序」,这个也是黎元洪写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了。 至于价格的话,如果我是专业做拍卖的话,我会根据上述内容给一个估价参考,但如果只是普通收藏爱好者,我可能会建议题主就不要太认真啦~毕竟艺术这东西是很感性的,所以还是不要太较真儿啦~
书法的价格受人名气、书法内容、尺幅大小、作品存量、字迹真伪等因素综合制约,其价位往往高低差别很大。就书家名气与市场行情的关系而论,总体上来说,生前名气大的作品一般价值高于生前无名气或名气不大的作品。但这也很难一概而论。古往今来“生前身后名”相反的情况也不少。如明代徐渭终身潦倒,一文不名,死时“悬鹑百结,牖覆不蔽”,但后世则对他评价甚高,被尊为“青藤派”大师,其作品也成了收藏珍品。相反,同为明人的董其昌,宦海得意、名倾朝野,其作品当时“一字一金”,时过境迁之后,有些评论家则认为他“书格卑下”、“轻佻而无骨力”了。
书法作品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作品的艺术造诣和艺术水平。书家名气、作品的存世流通量等情况也对价值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在2003年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一次拍卖中,明代陈继儒一个行书条幅仅拍到4500元,与同时期书画名家的书法作品价格差距十分悬殊。这主要缘于陈继儒作为文人画家,在绘画方面的名气大,而书法方面的名气小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