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代表人民币吗?
从纸币开始出现,数值的表示就从“一、二、五”这样个位数开始,比如古代西班牙的纸币“比塞塔(Peseta)”,分就值半个比塞塔;英国最早的纸币“便士(Penny)”,一便士相当于现在的英镑25分 直到现代货币体系建立后,才出现了以“十”为单位价值的货币——美元和英镑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美元面值有$5、$10、$20、$50、$100元等,其中 $10 和 $5分别对应着之前面值为一先令和五先令的硬币;而英国目前使用的英镑纸钞一共有6种面值:5镑、10镑、20镑、50镑、60镑还有刚刚发行的100镑纸钞。这意味着,当你拿到一张10元纸币的时候,它的价值等于10枚1便士的铜币或者10个25分的硬币。
当然,在电子支付和信用卡消费越来越流行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太注意到这种“以十为单位价值”的货币了。但大家别忘了,你在超市刷卡消费的金额,银行结算时还是要按照“以十为单位价值”的惯例来兑换成现金。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刷卡购物时,POS机出来的签购单上面会显示金额为“¥10.00”而不是精确到分或毫的金额。 至于为什么是10呢?这就要回到最开始的汇率问题了。当时英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各大港口都有外国水手或游客,他们为了便捷地在海外花销而将本国货币换成英镑,这就使得10英镑的价值对许多国家的人来说都很重要。根据金本位制度,各国货币之间相互兑换的比率是固定的,即一英镑等于一美元。如果美国游客想去伦敦购物,他必须携带25美金的现金或是等值的支票,这显然很不便。于是美国人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我拿10美金现金,你去帮我换成英镑,我再拿着英镑去伦敦买货。这样,英国人就用相对价值较低的美金兑换到了相对价值较高的英镑,而美国人用相对价值较高的英镑换取了相对价值略低的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