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书法是什么?

云水怒云水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造成了对人才的极度需求,而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为了适应这种局面,人才选拔的标准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德行、学问变成了以武艺和谋略为主。 建安年间(196年—220年),曹操在北方统一后,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人才群体,他广纳贤才不拘一格,著名的“三曹”、“七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学集团;同时他也注意到了文人在政治上的作用,于是设立秘书台负责典章制度及文书工作,其中还设有秘书令、丞等职。 在这样的环境下,书法开始向实用主义方面发展,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家。

据《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记载,陈群曾在曹操手下任御史中丞时,上疏说: “臣又参议以为:自今以来,宜复承用旧典,封爵之命,宣付外朝,择群公之贤有勋力学者,表之,奏可。然后命大夫告于宗庙;祭酒、掾属奉策入殿,授君册命。既成而后宣之於天下焉”(《三国志集解》卷二十二)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的书法已经开始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了,而且有了一定的规范。

一、隶书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袁术率南阳诸郡义兵万馀人,张勋等屯荥阳,迎太师袁隗至河内……”在官渡之战之前,隶书已经大量使用了。 二、草书 草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字体,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的书写出来并且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它是一种十分实用的一种字体。

目前所见最早使用草书的材料就是《三国志·魏书·王朗傳》中所載的王朗奏疏中的《与魏文帝詔書》:“夫聖人有情而不能不使萬物得其宜者何哉?明其教使之然也"(《三国志集解》卷十二),此段话就使用了草书。 三、行书 行书又称“行楷”或“行体”,是在楷书中夹杂少量草书的体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它不像楷书那样工整,但是比草书要容易辨认一些。

优质答主

首先说下,魏晋时期并不是一个时代概念,而是指汉末至西晋这段战乱时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孙吴和刘备也先后崛起并相互征伐,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战乱纷争,但是南方却相对和平,于是士族文人南渡避祸或者寻求发展,形成了文人的“魏晋风度”,在文学领域出现了《古诗十九首》等等优秀作品;而书法家们也在这一期间开始活跃起来,如二王、钟繇等,他们都在书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其次说下了,我所说的曹魏书法主要是指建安时期的书法作品吧。 这里我想提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蔡邕,他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曾经担任过议郎给事尚书,是当时名臣,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曾祖,他著有《笔论》一文,阐述了用笔之道,对后世影响极大。此外他的隶书也是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可惜因为东汉末年战乱频繁,这些作品很多都被毁掉失传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