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哪些书法家?

管杰俊管杰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翁同龢 (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瓶庐、同龢居士等。出生于江苏常熟名门世家,是道光皇帝第四子的四品荫生、刑部尚书、北洋大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工书,学颜平原(颜真卿),得《争座位》《祭侄稿》笔意;篆隶师邓石如,力追“二逸”(王羲之和王献之);行楷近褚(褚遂良)、米(米芾)。与刘墉、林则徐、曾国藩并称“晚清四大书法家”。著有《翁文恭公日记》、《书画存录》和《翁同龢论画》等。

2.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因家乡水灾,随父迁居安乡。后由曾国藩推荐任李鸿章幕僚,并教其子学习古文。曾主编《曾李公文集》四十卷,又编有《张廉卿先生文集》三卷及诗文合集《濂卿遗稿》一卷传世。 张氏行书宗法欧阳询、颜真卿、怀素诸家,以“瘦硬”为宗,所作点画精到,筋骨坚凝,有北朝碑刻之风。且用笔方折峻拔,气势刚健清新,风格独特,自成一体。

3.吴大澂(1835~1902)近代著名书法家。原名大淳,字清卿,又字仲伦,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苏州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放广东学政。咸丰间参与编撰《皇朝礼器图考》,并著《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同治初先后任江西巡抚、安徽巡抚等职。

光绪年间历任湖南巡抚、陕西巡抚、河南巡抚,官至山东巡抚。宣统元年卒于京郊西山寓所中。吴大澂善金石篆刻,书法初学晋代王羲之,后学颜真卿、柳公权,又博览秦汉篆隶,参以汉魏石刻、南北朝碑版,自成一格,世称“吴装楷书”。所作隶书亦能突破汉碑体例,结体纵长,笔迹方峻。

其篆书取法《石鼓文》、《秦诏版》以及汉印,笔法劲健,有《吴大清斋篆书》传于世。 吴大澂还擅长绘画,尤喜作山水,作品笔墨浑厚,气象森严。他还通晓音律,收藏古器物颇多,对青铜器的研究颇有造诣。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著述颇丰,主要有《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集古录》、《说文古籀补》等。

4.杨沂孙(1812~1877.6.4),清代书法家。字仲夔,号东崖,又号涟云,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道光二十年举人。有《东山文钞》十卷,《东山诗续钞》十一卷,另著有《篆偶评纂》十二卷、《古金文举》六卷、《碑传集览》三十卷,又编有《古泉山房印谱》、《封泥汇编》二种刊行。传世作品有《四朝临古》、《六朝隶佛》帖等。 杨沂孙工于书法,尤以篆书著称。他精通钟鼎、玺印文字、书法得力于《石鼓文》和《散盘》等金文,又旁涉商周彝器款识,博采众长,融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结构严谨、布局疏密得当、线条圆润流畅,既有秦汉的浑穆之气又有魏晋的洒脱之韵;其小篆结体匀净,笔画粗细大体一致,线条圆转流畅,疏密适度,有韵律之美。他与同时代的丁敬、黄易被并称为“西泠八家”中的三大家之一,与丁敬、厉鹗同列为浙派代表人物之一。在清代的篆书中独树一帜,影响极大,被称为“天下第一篆”。 在清代后期影响很大,对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与赵之谦齐名,时称“南赵北杨”。其书法以篆书最为人所称道,而隶书、章草也很有特色。

5.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进士。辛亥革命后曾任上海道台、南京总统府秘书、北京大学教授等。溥仪时封宣义大夫。

其书法初学颜平、米颠,晚年专攻北碑,功力深厚。其书风雄强老辣。擅写楹联,以大字见长。其门下出了王揖堂、陈伯陶等重要书法家。 代表作有:《海藏楼诗集》;《海藏词》 ;《历代碑帖·清碑帖》选入有:《天发神谶碑》、《嵩阳观记》、《瘗鹤铭》、《集王圣教序》、《集唐七言联》 ;《中国书法全集》选入有:《书杂赋三首》、《题华山图跋》、《过故人庄三帖》、《杂诗五首》、《望海亭诗四首》、《游庐山诗》等。

皇甫美淑皇甫美淑优质答主

清前期(顺治、康熙),书坛以“馆阁体”为主流;此后的雍正皇帝又提倡过“二王”“颜筋柳骨”等复古风气;乾隆时期“碑学”兴起并成为主流,康有为大力推重碑学书法,使碑学之风大盛;而到了末世的清末民初时,在碑学的引领下,又有许多新的风格产生出来,如吴昌硕的篆书,齐白石的篆书等等,所以题主说的那些人可能只是一些风格的代表而已…… 当然这些风潮的形成也是与时代有关的,因为自明世宗以来,文人在社会上地位就逐渐下降了,而社会风气由士大夫阶层的尚清雅向民间的尚朴拙转变,在这种社会思潮下产生了这样的艺术潮流,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呢O(≧▽≦)O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