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书法什么特点?
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中叶,中国书坛大致可以分作两个时期来看待:一是以“书坛盟主”赵之谦为代表的晚清时期;二是以“书法革命家”王揖北、于右任为代表的近代新书风的形成期。而在这两个时期的中间,则有章太炎这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和领军人物。 从书法上看,“碑派书法家”们对于章太炎十分推崇,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南包北张,咸推太炎先生为正脉”;“南包北赵(赵之谦)”之称即由此而来;梁启超说:“清末文字学家推章太炎为第一,其小篆学卫瓘、钟繇,又变而为汉分;其隶书学蔡邕,又变而为魏体,皆能自创法度……故海内言书法者多宗之”;吴昌硕称赞他“篆隶正草书,直踏古人宫。晚出称大家,与圣同其雄”…… 近现代学者刘半农在评价章太炎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大文豪,也是一位大学者,又是革命党里的一个领袖……”章氏是清末民初文化人中的翘楚,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所以,他的学识和他的文学思想、政治主张自然会影响到他的书法创作。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他更重视自己的学问,因而把精力主要放在学术著作上,而对于书法的创作就相对地少了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书法上的造诣。 在清代碑学盛行之后,章太炎提倡将帖学与碑学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碑帖融合型”楷书。这种字体兼有碑学的结构严谨和帖学的笔法灵动之美,并带有浓厚的篆隶笔意,刚劲又不失飘逸,气势贯通而无呆板之气。
另外,他还发展了隶书和章草,使得自己的书法作品更加具有个性化特征——这也是后世书家们竞相模仿的原因所在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被后人效仿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1.章楷代表作之一—《说文部首》。此书是用小篆书写的,共收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汉字。在书写时将每个字都写成“四体”,即将每个字的四个部分分别用四种不同的小篆来书写,然后再按照四种不同的方法将这些笔画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字形。这种独特的写法既使这本书具备了学术价值,同时也成为了学习小篆的范本。
2.章楷的另一代表作———《国语韦氏解》。此书是用章草书写的一部史书,内容主要是记载春秋时期周王室及诸侯国的各种活动。虽然它只是用一种很简单的笔法来书写,但却是章草的代表作之一。因为其内容较为通俗,所以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还有一部章楷作品也很值得推荐给大家一一那就是他的行书《六书通序》了哦~
3.最后就是他的隶书作品啦~(其实我觉得应该是楷书啊哈哈~) 以上三件章楷书法作品都是非常有代表性且值得收藏的。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的艺术成就和高超技艺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和理解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