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春风得意怎么?
“春风得意”,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中状元后作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原指考试中了进士,形容仕途顺利,官运亨通。 “春风得意”作为书法作品的书题,是常见于春联和条幅一类的题材内容之中。比如有以春风为书体内容的作品,称为春体字。还有以春风的成语、词语构成的作品书题,诸如“风清日暖”“春回大地”“春风化雨”“春光无限”“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百花齐放”“万象更新”……都是常见的春联书题,也是作者们非常喜爱的作品书题。 如果把“春风得意”四字作为一个单独的字词去创作的话,那么,它应该属于什么书体,什么样的形式风格,从哪个角度去看待它的立意呢!
第一、我们站在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四字书题,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书法,什么叫书法作品。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所以讲书法是书写汉字的学问、技巧和方法;而艺术作品则不同了,它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这种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语言,也可以是图画形象和文字语言的有机结合;或者是音乐和图画形象等声音形象的有机结合……这些被作者表达出自己独特思想情感的载体,就称之为艺术作品。因此,我们在欣赏一部书法作品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对作者书写技术的层面上评价作品,还必须结合作者的审美观去解读作品。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时,除了被其笔墨情趣所打动之外,还要了解作者想说什么,以及是怎么说的。
第二、关于“春风得意”这个书题的用字结构特征,从字型上观察,该四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且上下结构的字居多。在字形上大都与行书草书的写法相接近。
第三、如何来定位作品的立意方向,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一是从传统的艺术审美观点来判断作品,即作者想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二是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看看作者想表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当然,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透互相依存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就不能体现作者当下的心情;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当下生活的感悟,也就无法实现作者的艺术追求目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表现“春风得意”这四个字的,然后再结合现在的情况分析作者的构思与意图。 在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所编选的《墨海图录》之中有一件名为《董其昌草书四屏》的作品,是一件作者非常得意的作品,在书前有一段简短的小跋文写道:“嘉靖乙巳仲春,余始识子石丈于京师,壬申冬晤于云间,遂定交而别,不谓今已七阅寒暑矣。会余将南归,丈有怀于余,手书此卷为赠,属余为书题。余自少好士大夫集古墨本,虽至名公大人每有所赠皆不忍弃置,独兹卷乃丈手书,不可舍也。因取唐人评语及宋人佳句杂缀其后,庶几于古人论画之意可似一二云尔……” 从这段小跋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件作品是为一位朋友送行时的礼物,在题跋中表明作者对此作的喜爱程度,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在此作品中倾注了多少的心血与感情。由此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情景是何等的令人感动。 又一件名为《王铎行草书十札》的作品,其中也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题跋记述:“丁亥五月,余从楚江游,过刘太守处。太守出所珍藏董文敏、米元章二法书示之,俱为诸公题跋,并嘱余亦为题辞……丙申九月十三日,王铎谨题。” 这个题跋的作者王铎,他在这里提到的董文敏就是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他在这通札中不但题写了一篇短小的跋文,同时还附上了自己在弘光元年(1645年)应南明福王朱由崧之请所写的《南巡记》一文。可见他对这幅作品的重视与否。由此可见作者在创作此类风格的书法作品之时,必定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与自己相似的事情,因而借助于古人的墨迹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想吧!
第四、我想,作者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作品书题,必然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他人的共鸣或认可。如果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心情,那何必非要借助古人的墨迹来完成作品呢!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法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主题思想和内涵,而且这个主题思想和内涵必须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悟和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如果脱离了这种主题思想,哪怕是你再怎样去追求作品的笔墨技巧,也是徒劳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