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没有翡翠?
有啊,而且明朝的翠色很著名呢! 明朝人把来自缅甸北部和云南南部的绿碧(就是现在的翡翠)开采后运到中国加工成饰品,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不过,明朝人发现的绿色宝石可不止翡翠一种哦—— 《博物要览》中提到的“翠石” 明宪宗御制玄天上帝神像赞曰“鬓分青玉” 又如明代陆容所著《菽园杂记》卷十四载: “嘉靖间,太监杨受财以万两之银买得‘翠’块,制为帽顶及簪、环之类,初时用蓝宝绣作底衬,后看却是‘翠’。” 这些记载中的“翠”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看来,最有可能的就是绿碧——由于这种宝石在明代时被称为“碧玺”,而“翡”字出现在记载中则晚至乾隆年间,所以可以排除“翡”的可能性。当然,如果这些记载中出现的“翠”是“翡”的错别字的话,那说明至少在明代中后期,“翡”字已经出现了。 除了绿碧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岫岩绿玛瑙,因为这两种宝石都很常见,且颜色都非常相似,都是那种葱绿、深绿色的色调,有时候甚至难以区分。
比如著名的景泰兰瓷器上用的可能就是岫岩绿玛瑙呢! 另外,从明代的绘画作品里也能找到类似宝石的身影哟~ 比如,朱瞻基的《牡丹亭瑞雪图》,画上就有一条颜色鲜艳的翠丝绦,这个色泽可是接近现代的翡翠了噢~ 再如,孙奇逢的《秋林远岫图》,画上有一座高山,上面就有一块颜色浓郁的石头,这块石头可不像翡翠,倒更像岫岩绿玛瑙。 好啦,那到这明面上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玉石都有了,那么最后一位神秘嘉宾会不会就是大名鼎鼎的“祖母绿”呢? 其实啊,祖母绿之所以叫祖母绿是因为它属于绿柱石家族的一员,而这个家族的成员都有个共同点——“艳绿色的柱状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