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保平安么?
“戴玉”这一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礼记·聘义》中更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gui),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善也……是故宝之,珍之,重之,益之。”的记载,将玉器赋予了“仁义智勇洁”等道德品质。而在古代,玉器往往也是君王、贵族阶层用以彰显自己地位和身分的标志。 除了道德意义外,古人还相信玉器具有辟邪、消灾的作用。《周礼》中有载“珠、玉、宝、饰,以为器,备法象”,意即在祭祀时,应使用珍珠、玉石等材料制作成的礼器来供奉神明。而《礼记·郊特牲》中也记载了用玉制酒器的礼仪——天子祭天地时用璧,诸侯祭宗庙时用琮,大夫祭日月中用璋,士祭山川用小璋。据传,在商周时期,如果有罪过之人想要赎罪,就可以花点钱买块美玉,拿回家弄个雕塑,把美玉供奉在上面,这样罪过就免了!可见,古人在信仰上是十分重视玉器的。 而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对于自然的恐惧逐渐减少。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对吉祥安全的寄托也逐渐从原始的自然神论转向人文主义。但是,人们对于自身与自然的边界仍存在着天然的迷茫,于是玉器在其中就扮演了一个调和者、过渡者的角色。
正如冯友兰所说:“由哲学上看,生命是个大宇宙,个体是小宇宙……”同样地,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的分子,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善待大自然。然而人又是独特的存在,是有知觉有灵的动物,因此我们又有超越自然的能力。所以,人与自然界就这样处于一个亦此亦彼的状态。而作为自然之物与人类情感意愿之间的过渡者,玉器就成了沟通天人、和谐万物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