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佩戴后绿多了?
1、染色原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天然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其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一点与其它矿物有所不同(例如:硬度相同的宝石中,铬元素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另外,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的腐蚀性物质比较多,这些物质可能会进入到翡翠的晶格中引起色散,从而出现染料,所以天然翡翠中有颜色的存在也是非常正常的。
2、染色的方法 有人推测,古人可能通过不同的浸泡方式,使一部分翡翠得到着色。这种推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有些翡翠原料表面可见到颜色沿着颗粒边界分布的现象,而且用化学药剂浸泡的方法也能实现部分翡翠着色(例如:黄色和绿色),这说明古代有可能存在将翡翠浸泡着色的工艺。但是,这样的着色工艺能够实现的色调是有限的,不可能如现代这样丰富多彩。另外,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现在的染色技术都是加入氧化剂来实现的,而古人没有现代这样的高档染色剂,所以他们不可能使用类似的染色技术。
3、染色的效果 目前,古翠的颜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a. 丝带状:表现为一条连续的细丝带,有时可延伸到手腕部,这种色彩往往是浅绿色的,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酸洗翡翠;
b. 点状:在翡翠的表面有针尖状的淡绿色斑点,这些点是原生长纹的残余,偶尔会有几条长短不一的暗绿色条纹从“点”的周围伸向“点”的中部,这种色彩也是比较淡雅的; 以上两种属于“上彩”,顾名思义就是色彩在上,也就是抛光面有颜色;
c. 云状:这种色彩的表现为灰色、灰白色,像云雾一样,有时候也会有一两根极长的深色条纹经过整个手镯,好像云中飘浮的河流。 以上三种属于“上灰下彩”,也就是说表面上是灰色的,下面是带有色彩的,这种灰色和上面的“点状”不同,它的灰色是比较深的;
d. 块状:局部呈土褐色或深啡色,有点像油浸后的茶叶末,有的会附上一层膜,看起来亮晶晶的,这种一般是“灌腊”或“涂漆”的结果。 如果依照目前的染色方法去推断古代的染色手段,那么上述四种颜色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色调恐怕没有现在这么浓郁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