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b货怎么看出?
B货,也就是处理过的货物或者原料,在行业里称为“漂白注胶”。通常是用强酸浸泡,洗去杂质和污点,然后再用碱性溶液清洗,使其质地更加通透。 不过,这种处理方式对原石材料的品质要求很高,只有水头好(通透)且无瑕玼的原材料才可被利用于制作B货。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为C货即染色的翡翠,而小部分有瑕疵的才会进行处理成B货。 所以,B货的价值是不如A货的(天然未处理的翡翠),但略高于C货的。当然,这是指质量较好的B货,如果酸液沾染太多或清洗不干净,则价值很低。 B货的处理过程对本身材质有一定破坏作用,影响其内在的品质与经济价值;而且经过处理的翡翠,内部可能会残留有的化学药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危害。 那如何鉴定一件翡翠是否为B货呢?
1、查看表面是否光滑 无任何痕迹:由于经盐酸浸泡,表面部分矿物颗粒会发生溶解析出,所以一般处理好的B货都会比较光滑,而且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也没有沙眼存在;相反,A货的表面会有自然的纹理和凹陷,有时能看到晶体表面的细小的麻坑。
2、看透明度:一般来说,处理好的B货是达不到高透明的,只能达到相对通透的程度,毕竟经过了酸液的腐蚀,内部的晶体结构受到了一定的损坏。但是,如果你买的价钱很便宜,一定要看看是不是因为料子本身就很通透的缘故!
3、打灯看是否有荧光反应: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如果可以看到绿色的荧光,那么就可以证明里面含有铬元素,这也是判断是否为B货的重要标志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学会如何辨别B货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你记住这几个特征就能一目了然。
强酸强碱浸泡(解离)后,充填树脂,也就是业内俗称的“乱花水注”是B货翡翠加工最常见的方法,B货处理翡翠由于其表面经过充填,一般表面光泽为玻璃光泽,具桔皮效应,呈浑浊状,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其内部结构为:酸碱解离层——有机充填层——原矿层——酸碱解离层——有机充填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处理:
1、观察放大镜下表面、裂隙是否具有胶质感,胶流的纹理,裂隙及表面是否干净,有无气泡(若有,则可确定,注意,此方法仅适应于表面干净的翡翠)。
2、测试翡翠的折射率,一般情况下,B货翡翠的折射率均低于A货翡翠,若低于冰点折射率:1.65,则可判定为B货翡翠。
3、热导仪测试,B货翡翠的热导率较A货低,一般情况下指针可指在2-4格之间。
4、测试相对密度,翡翠B货由于充填了密度较水大但小于翡翠的树脂,因此通过水中的下沉性测试可与未处理的翡翠区离开来,翡翠B货在4°水中是漂浮、半漂浮或慢慢的下沉,而翡翠A货则下沉较快。
5、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B货翡翠的红颜色较浅,且不均匀,而A货翡翠的红颜色较深,呈深浅不一的现象。
6、查B货翡翠台面的对光性,一般情况为漫透—半透明状,而A货翡翠为透明。
7、用10倍及以上放大镜观察B货外周及裂隙、凹坑等位置,有些B货在其凹坑处常可见到呈“蜘蛛网状”的裂纹。
8、B货翡翠表面虽光泽较强,但常可见到一些“白斑”或“橘皮效应”。
9、B货翡翠常可见到有“冰裂状”裂隙。
10、B货翡翠由于内部常充填了树脂,因此在红外光谱下可检测到有机物的吸收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