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雕刻翡翠的?
这个得讲到玉雕的起源,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玉斧、玉锥形器等玉器出现;殷商时期已能加工出形状较为规整的玉璧(圆形)和圭(长条形)。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制玉工艺出现了新的飞跃,出现了“砣机”并大量用于制作玉器。到了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一些西方的制玉工艺传入中国,如切玉刀具中就有“解玉砂”(用来磨光的硅质材料),此外还有“水凳”(琢玉工具中最高级别的工具。由底座、转盘、上板、下板构成,可旋转,主要用于圆雕)。这些西方技术的加入,让中国的玉器制作工艺更加丰富。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技术已经失传,我们现在只能从古籍中寻找答案或根据出土文物来研究。 如《天工开物•珠玉》中记录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工序: “良玉虽集于山川,而未工为之切剥,浑然一块,终归弃埋而已。至于璞玉,尤未工割理而韫椟(dòu)以藏,其色光莹,非复原来样子矣。……至于大材,用锯解之。入水磨凿(zào),旋剔(zhì)去石。既无碎石披茬,然后冲磨抛光,珠圆玉润,灿烂夺目矣。”“良玉初琢成器物时,其表面温润细腻,然而色泽晦滞,光采愚暗,须配以精湛的雕琢技艺,才能变得华贵。” 可见古时候的玉雕制作工艺是很复杂的,需要很多道工序和工具,不是现在的机器作业能够轻易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