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白菜国宝还有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2014年6月23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中国考古学界和玉石器鉴定界的泰斗、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刘建国代表编撰的《北京商周青铜器集成》(共3册)一书。该书首次公布了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考古界对出土自华北地区的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前256年)青铜器物的科学检测结果。 检测表明,这些青铜器含锌量很高,而且大部分在4%以上,最高的达到11.9%;含铅量很低,大部分在1%以下,最高的也不到3%。
鉴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验证了岫岩玉的产地特征,而山西侯马与河南三门峡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的玉器用料也主要为岫岩玉,因此可以断定,目前市场主流的“A货”翡翠实际就是古代的岫岩玉。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翡翠行业内流传着“广东料、云南料、俄料、韩料”四大类外,还分有“新疆料”“青海料”“日本料”“澳大利亚料”等更加细分的品种。因为古时就有着“西域产玉”的说法,而新疆地区出土的玉器大多采用当地产的和田玉制作。
至于所谓的“俄罗斯料”则是近代的事。随着苏联的解体,新的边界开放后,大批量的俄罗斯玉进入国内玉石市场。由于此玉种颜色丰富,质地坚硬致密,又价格实惠,很快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成为近年来高档玉器用原料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而所谓的“韩料”甚至都算不上是一个正确的学科分类概念——严格来说,韩国出产的玉并不是玉,而是含有少量硬玉成分的辉长岩。但是,由于此类材料颜色纯正均匀,光泽好,产量大,且价格便宜,因此在当前的市场中也属于中低档的玉石材料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