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要什么色的好?
“色”在玉石中的色彩含义,不仅仅指的仅仅是颜色,还包含了质地区别、品种特性等。 “翡”和“翠”,这两个字在古代是对应出现的,在唐代《拾遗记》中就有“翡冲寒而先绽、翠拂日以方丽”的说法;到了宋代,《尔雅·释器》中有“凡绿之浓幽碧者,谓之翠”,将绿色分为翠色与青翠两种。 “翠”字所指的是绿色,是偏正色,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冷色调。而“翡”则是红棕色,是一种暖色调。
从色彩学上来说,人眼睛对色彩的最基本的区分就是冷色和暖色,所以这两种颜色在人眼的视觉神经里印象是最为深刻的。 除了颜色本身给人所带来的观感体验外,还有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能忽略掉,那就是“明度”和“饱和度”。这同样会影响我们对“色”的视觉感知。
以“黄”为例,当“黄”这个色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重不大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灰蒙蒙”看不清楚,这就是因为色彩饱和度过低导致的;而如果画面中的黄色比重较高,比如一片金黄的麦田,那么我们就很自然的会被这样的画面所吸引,并给与较高的评价。这是因为此时颜色的饱和度是比较合适的。反之,如果是一堆毫无饱和度的灰色,虽然并不出错,可也不会让人有特别的感触。 所以,要判断一块翡翠的好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 颜色:色度(饱和度和明度)、色系(冷色或暖色)
2. 种水:透明度(透明度越高,价值越高)
3. 工艺:是否精湛
4. 形状:是否规则,有无瑕疵
5. 大小:有没有达到一定的尺寸 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翡翠中,大部分都符合上述几方面的条件,所以只要平时多注意,选择起来并不困难。 如果想要进一步细化挑选要求的话,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再行添加。比如,有人觉得黄色调的大多数翡翠都有点“土”,不符合自己的审美,就可以去掉。又或是,有些人非常喜欢蓝色调的玉镯,就算质地略差也可以接受,这也是一种个人喜好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