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瓷器出名? 说起这瓷,得从宋朝开始说,宋时制瓷业迅速发展,江西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所产瓷器称为“景德瓷”或“景德镇窑瓷器”,其工艺和技术流传至今,享誉中外。
元朝建立后,在首都大同建立了著名的“银匠窑”和“大同瓷厂”,烧造的碗、盘、壶等日用品和青花、釉里红的瓷器,做工精细,色泽鲜明,远销国外。
但要说真正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瓷器,那还得说是明清两朝的“官窑”瓷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有个规定,就是离宫别殿都要建在钟山之南,而且必须“前对钟山,后对玄武湖”,所以明故宫又被称为“南京紫禁城”。
永乐九年,明成祖朱棣为了修筑北京宫殿,从江南调来上百万民夫,还派了大批官吏监工。当时南京城外有方山、黄泥冈、鸡笼山、幕府山、石头城等城市,民夫们住在山下,取土烧砖。因为要运到北方烧制,所以烧结程度不高,泛青。 据说后来太监专权,贪污受贿,用劣质瓷砖贿赂外使,引起外交纠纷,才被禁止生产。
不过这时候的“官窑”已经没落,江西景德镇崛起,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瓷都。 清朝入关后,继承了明代的官营制度,在顺治十年(1653)年,在北京东直门外建立了“御器厂”,专门烧制进贡内廷的器皿。雍正以后,又在广州、湖北、湖南等地设置了官办瓷厂,烧制瓷器。
那时候的官窑,集各地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空前提高,颜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红、紫等色。造型多样,有瓶、缸、坛、炉、杯、碗等日用器皿,也有花熏、插屏、笔筒、茶具等陈设器物,甚至还有专为宫中制作的大鱼缸。
当然,这些官窑瓷器可不是谁都能买的起的。据《清稗类钞》记载:“宫中所用瓷器,凡数千百件,分贮数库,每日令太监二人,持牌领出若干件,交内务府造做处,督率作坊匠人,照式仿做。”这些“照着样子做”的瓷器,俗称“样货”或“官板”,样式多为皇家珍品,民间不许仿冒。
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列强的入侵,国人自办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纷纷出现,中国的近代工业体系开始形成,陶瓷业也不例外。天津的“耀华瓷厂”和广东的“陶园”,都是这个时候创办的。
赞同 953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6/6 16:40:47 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是享誉中外的“瓷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陶瓷历史遗存极为丰富,素有“千年窑火,万里瓷路”之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一直延续着中国自唐宋以来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窑业遗存极为丰富,其陶瓷工业遗迹的分布地点主要沿昌江及其支流南河北部一带形成一条20公里长的工业遗产带。
河南钧瓷
钧瓷,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因产地在河南禹州,故名钧瓷,是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以瑰丽、古朴的色釉装饰 art of glaze 为主要特点,以其釉色绚丽夺目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有梅蓝紫红,五彩渗化,巧夺天工,红的似血、白的如玉、青的像天、绿的像翠。色彩艳丽绝伦,有如画家笔走龙蛇,妙笔天成,浑然一体。
浙江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产于浙江省龙泉市,是中国瓷业历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量和质量最大、最高,品种最多的瓷窑。其釉色多为粉青,也有葵绿,黄绿,淡绿等色,有的是釉色纯一,有的是釉色不一。它的釉为石灰釉,烧成温度高,粘度大,流动性好,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烧成方式,从而使产品的釉面丰富多彩。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
釉下五彩瓷是湖南醴陵的特产,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陶瓷产品,它是将含有矿物颜料的色料绘在陶瓷坯体上,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互相熔合为一体,花纹图案全部被釉层覆盖,光滑平整,具有平整耐磨,安全无毒,晶莹润泽,绚丽多姿等优点。它既保持了中国古彩的风格,又融进了西方绘画的技法,色彩明快,永不褪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的高峰”,是当今中国先进陶瓷的典型代表。
福建省德化瓷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闽南金三角,素有“闽中宝库”之称。这里特产丰富,尤以传统工艺陶瓷闻名于世。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因宋、元、明代在德化陶瓷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有独特的风格,故史称宋元德化窑或德化古窑系。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塑技艺独特,有着“闽南盛产巧工瓷”的美誉。
山东淄博窑
淄博窑,是淄博地区的民窑的总称,烧造历史久远,始于北齐,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直至明代初年。“唐宋时期淄博窑生产的青釉瓷器、黑釉瓷器、绿釉瓷器以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的特色而闻名中外”。
河北邢窑
邢窑,亦称“邢州窑”,是中国北方著名瓷窑。唐代与南方的越窑齐名。邢窑创烧于北朝后期,隋代发展很快,已由粗瓷转向烧制细瓷,唐代进入鼎盛期,北宋时窑场大多逐渐废弃。邢窑主要烧制白瓷。
广东石湾窑
石湾窑位于广东西部、距广州20多公里的佛山市,宋代开始生产仿钧釉,器物有炉、盆、碟、花瓶等,品种有海棠红、玫瑰紫、茄紫、葱绿、翠毛蓝等色釉,与钧窑相比,颜色更为鲜亮,釉层较厚,釉流纹也更为明显,具有独特风格。
赞同 598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3 1: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