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为什么有价值?
在人类社会,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的价值就是人们赋予的,如果没有人们的储存、交换需求,钱就是毫无价值的。同理可证,邮票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人需要它们——用于通信。如果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人们不需要用邮票来通信了,那么这些邮票就失去价值了;而如果一个从来没用过邮票的国家突然开始使用邮票并大量印制,那么这些邮票就会立刻贬值,这就是它的实际价值。(注意这里说的“价值”是它作为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 那么反过来推论,只要还有人需要用来传递信息,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定代价(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回报),那么这个国家的邮票就始终会有价值/存在意义。换句话来说就是,只要有通信的需求与可能,邮票就有价值和意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张二八英里外的挂号邮寄邮票,和一张九十九英里外普通印刷品的邮政票,因为它们都能达到相同的邮寄目的,从而拥有同样的价值吗?当然可以!只要你付得起邮费,我乐意出这个钱,这张邮票就可以把我寄出的信件送到收报人手里。 不过这样来说似乎又有些问题…… 因为不同国家地区的邮政编码系统的设计是不一样的(甚至某些地区连邮政编码系统都没有),而且信件在传送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台风、洪水等自然原因导致的停电中断,或飞机延误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迟交),导致最后邮件到达的时间可能晚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不等。在这种情况下,早一天把信件发出便多了一分对方收到的希望,而提早发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时间或金钱)往往是不等的。例如在航空邮递时,如果提前24小时办理手续一般会收取约15%的费用,而如果提前30天则可能会打折甚至免费。这时早一天发出的信件对于收报方而言并没有增加多少额外的处理负担,因此通常不会额外收费;而对于发件方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相当于发信方自愿为收信方提供了某种“非刚性”的消费服务。这种由发信方付费的做法是市场行为,其本质在于提供服务并因此收获经济报酬。虽然不同国家地区的信件在传送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为了便于统一计算和处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采用同一个衡量标准来计算发信费用——以字计费的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