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人民币那么少?
这问题问的,好像人民币突然贬值了似的……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处于“一大二公”时期。当时物价水平很低,工资水平也很低。1964年,一位上海工人的月工资是83元(合今人民币2573.5元),而北京、天津和哈尔滨工人的月薪也不过高多少。 那时,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不到200块钱。假如你月收入超过一万元,那已经是全国前千分之四的人了!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人们消费水平很低,200块钱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了;买一包香烟(2.5元)或者买点水果(每斤1元钱)也不会心疼。
到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90年代中期,国民平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这时候50块钱就不算多钱了,因为50块足够一个三口之家吃一天饭了——在一线城市,也许只能买两个馒头加一碗汤。如果谁手头有50块钱,一定会觉得很宽裕,甚至要计划着如何使用。 时间进入新世纪,互联网经济崛起,大量廉价劳动力涌入工厂。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产品行销全世界。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
这个时候,50块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算太多钱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国内很多企业都面临倒闭,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实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就有大量的基建投资。
那个时候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一座桥,几百亿,咱没钱,修不了,对不起人民,罪该万死!” 这副对联,看似在嘲讽政府花钱建桥,实则反映出社会大众普遍对钱的看法——钱少了,不行! 事实上,虽然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物价水平却远低于发达国家。 以肉类为例,中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消费量从1990年的16.3千克下降到2018年的15.3千克,下降5%;农村居民猪肉人均消费量从1990的13.6千克下降到2018年的12.7千克,下降7%。
也就是说,尽管中国人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但却没有明显提高肉类消费,说明我们的钱真的变多了吗? 近年来,国内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一方面是一夜暴富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穷的底层群众。 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让世界各国发现了中国的强大之处——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经济迅速复苏。但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另一个缺点——贫富分化太过严重。
202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58,接近0.8的国际警戒线。 于是,我们突然发现,口袋里的人民币好像没有以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