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部铁壶起源中国吗?

齐壕一齐壕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就想答了,一直找不到好的切入点,最近南方的朋友跟我咨询关于铁壶的知识,说起日本铁壶,我才忽然发现对于铁壶的起源与传播,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作为一个业余的爱好者,写点自己的看法。 铁壶起源于中国的说法,主要依据是铁的冶炼技术和铜制的蒸馏器,在秦汉时期传入日本。但是,这个说法有一些逻辑矛盾的问题。按照这种说法的流传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先有了铁锅(或者生铁)然后才有熟铁和钢,最后才有了铁器工艺品;然而,先有了青铜器,然后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在汉代制造出铜制蒸馏器,再把它带到日本,让日本人掌握了制作熟铁的技术,并且用熟铁制造出了各种铁器,最后诞生了日本铁壶。问题在于,如果日本人最早是从汉朝从中国输入熟的铁片或铁线来冶炼成铁器的话,那么他们必然同时输入了铸造铜器的技术,因为中国古代是没有用纯铁铸造方形的器物技术的(只有战国到西汉早期用陨铁做成的兵器和部分战国至东汉的杂项金属器物),而用熟铁制成方形器物也是明代中后期的事。日本人在汉代不可能具备同时从西方和中国两个方向输入文化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也能证明日式铁壶并非源自中国,因为在日本的古代文字“假名”发明之前,书写材料非常昂贵,而中国人发明的雕版印刷术传到日本后,被用于印制通俗小说,其中就有春宫图,这些书在日本被称为“浮世绘本”。这种书在江户时代(1603-1867)很流行,里面有很多春宫图,这些画上的女性特征都非常明显,跟当今日本女性的长相截然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铁壶起源于琉球(现属日本冲绳县),根据是冲绳的考古发现了烧制铁器的窑址,并且有完整制作工艺流程的土坯。但这个说法有个无法解释的问题,就是这些窑址所烧结的铁器,形态都是扁平状的,而日式铁壶却是圆筒状的(当然,我们可以推测为了运输方便,从琉球运往其它岛屿的铁器可能是扁平的,但问题是后来为什么没有沿袭这种样式呢?)。

还有种说法把铁壶的源头指向越南北部高棉族(现在的柬埔寨),说在那里发现的陶炉的炭化木残余物中有大量的铁块,而且形状相当规则,可能是用来炼铁的。但是我查到的高棉族冶炼技术的年代是在公元2世纪以后,这与中日两国冶金技术传入越南的时间相符。我不赞同这个观点。

须淑栀须淑栀优质答主

应该说铁壶的发源,应始于中国,但却是由日本人将其发扬广大。日本南部铁壶,是江户时代末期至明治、大正年间(1850—1930年),由生活在日本岩手县盛冈一带的“南部氏”所铸造的铁质茶具。

作为铁壶之国的日本,不仅有“南部铁壶”,还有“山城铁壶”、“京铁壶”、“萨摩铁壶”、“堺铁壶”。日本全国各地都产铁壶,各有特点。日本的很多地方都能够产铸铁壶,但是其中最有名气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南部铁壶了,南部铁壶从江户时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被政府保护的传统工艺品。

日本人对于茶道的追求有着近400年的历史,最早日本人将锡壶作为煮水器,后来锡在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因为腐蚀变形,且重量较轻,不适合茶道对于质感的要求。于是便以更加牢固美观的铸铁壶以代替锡壶。铁壶从普通的煮水器皿转化为被茶道推崇的艺术品,其在民间的发展也越发兴盛,至今,日本民间仍保有各种大小不等的茶壶。

据传日本最初的铁壶产自京都御所内炉屋,而铁壶盛行于幕府晚期的江户时代,16世纪中期幕府统治结束。江户时代日本与西方隔绝,国内经济繁荣进步,茶文化日渐盛行,铁壶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诞生的。初期的铁壶注重壶的实用性,并不太注重美观,大多以功能性为主,所以大部分的壶都只是单纯的圆形壶盖与壶口相吻合。为了提高煮水的速率,铁壶的壶身多做成扁平或圆桶型,在设计把手的时候则会考虑到提壶或倒水时的便利。

日本南部铁壶的制作,工艺繁琐,需耗时半个多月,而且非几十道工艺反复,难成一器。南部铁壶自问世以来,由于其文化之渊源、内涵之深远、工艺之考究及设计之精良而备受藏家青睐,从而令其身价倍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